牢记宗旨 永做脱贫致富带头人

2020-07-12     来源:上集镇人大主席团
分享:

      牢记宗旨 永做脱贫致富带头人

       ——记淅川县十五届人大代表温玉敏

       温玉敏,男,淅川县第十四届、十五届人大代表,现任上集镇水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

水田村位于淅川县城东南9公里处,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64亩,公益林1100亩,林地1400亩,共有11个村民小组,421户1848人,中共党员38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温玉敏积极响应县人大常委会、镇人大倡导的“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的号召,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冲锋在前,扑下身子摸实情,扎下根来“找药方”,恪尽职守、竭诚奉献,用实际行动树立新时代人大代表的崭新形象。

 

       统筹谋划,理清思路

 

       作为县人大代表、水田村党支部书记,温玉敏带领“两委”一班人,深入全村11个村民小组,召开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会,找“病根”,理思路,谋发展。一是开展调查研究。与镇脱贫攻坚责任组成员和村支“两委”同志一起积极开展入户调查工作,通过召开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会,详细听取了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对村“两委”班子的评价,深入了解每个村民小组经济发展情况、发展计划、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制订水田村脱贫攻坚计划。二是理清发展思路。发挥水田村有山有水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小龙虾、罗非鱼等特色水产养殖,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垂钓、生态采摘、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增加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夯实脱贫基础。三是明确工作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来抓,严格按照“两入户、两评议、两审查、六签字、一对比”程序,投入大量人力精力,反复调查核查比对,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115户382人;要求村“两委”班子成员协助帮扶责任人分包贫困户,建立村、户明白人队伍,规范档卡填写,落实扶贫政策,确保每个贫困户都至少享受3项以上的帮扶措施,实现3个以上的产业叠加,有效提升了“两率一度”。

 

        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对标上级党委、政府要求,抓重点、破难点,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抓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一是改善基础设施。为了改变群众出行困难问题,温玉敏多次到县有关部门争取要项目,通过多方协调,修水泥路8公里,架桥一座,北街和南街全部安装了路灯。二是拆旧复垦。拆除旧住宅、废弃住宅7座,复垦耕地30余亩,为扶贫产业留足发展空间。三是解决贫困户住房困难。易地搬迁8户34人,危房改造8户22人,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贫困户的住房问题。他本人捐资5000元帮助老党员梁洪刚建房,垫资2万余元为信玉花、梁邦申两户贫困户修地坪。四是抓实“两业”。发展小龙虾产业125亩,已带贫42户118人,年底保分红,每户2000元以上;筹措资金16万元。加入淅川县玉蕈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食用菌,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建起2.4万袋的平菇种植基地,带动24户贫困户入股或自己种植平菇,年增加收入 4万元。定期不定期聘请各方面的专业人士,为贫困户进行全面技能培训,使所有贫困户已基本掌握了种植、养殖等基础技能知识,能够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脱贫致富;开发公益岗位,为水田村争取了2名护林员、6名保洁员、3名护路员、1名文化协管员、1名水管员、1名护水员,使本村13户贫困户每年增加收入3000元一7000元。五是改变“两貌”。村容村貌、户容户貌事关农村农民形象,而农民的精神面貌则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只有创新机制,标本兼治,才能行稳致远。治标上,扎实开展“四改四整治”和农村垃圾集中整治行动,定期清理村部、河道和村庄周围垃圾,7户贫困户完成“改院、改厨、改厕、改路”任务,村容村貌、户容户貌有了较大改观。治本上,深入开展“两弘扬一争做”、“四讲四美四热爱”和“孝善敬老”活动,树立表彰一批道德模范和致富能手,倡导文明新风,激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内生动力,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该村没有违法乱纪和越级上访事件发生,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关心教育,帮扶学子

 

      水田村有一所小学,因年久失修,每当雨季来临,“室外大下、室内小下”便成为学生教室的真实写照,严重影响学校师生教学和人身安全。虽然原有班子也多方努力,但终因种种原因未能解决。温玉敏上跑县里主管部门争取修房260万元,并在项目资金没到之前,积极想办法筹措资金,为村小学修缮了校舍,为师生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为鼓励全村在校学生努力学习,早日成才,温玉敏捐款20000元成立村教育奖励基金,对考上高中以上学校尤其是重点大学的,给予500~5000元不等的专项资金进行奖励。2014年以来,共奖励水田学子1万余元,助力贫困学子周建凯等2人圆了大学梦,有力鼓舞了学生们的上进心,并在村里形成比学习争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

 

      建强组织,党建引领

 

      作为县、镇人大代表和水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温玉敏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任务,坚持把组织建设工作放在第一位。一是抓好基层党建。以“强基工程”、“四项机制”、“三亮三比三评”等为载体,不断提升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引领脱贫攻坚的坚强堡垒。二是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作为“班长”,温玉敏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加强班子团结,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广泛征求每位班子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在他的倡导下,村里实行了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三是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行“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有一技之长的党员群众,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创办示范基地、示范项目,带动缺技术、缺信息的农户做大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和党的基层干部,温玉敏时刻以人大代表和党员的标准从严要求自己,从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小事做起,通过兢兢业业地为民办实事,赢得了水田村群众的认可。

     (文/衡志强   包石磊)

审核人:姬清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