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楼镇广大农民朋友:
二点委夜蛾,是我国夏玉米区新发生的害虫,各地往往误认为是地老虎为害。该害虫随着幼虫龄期的增长,害虫食量将不断加大,发生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如不能及时控制,将会严重威胁玉米生产。因此,需加强对二点委夜蛾发生动态的监测,做好虫情预报或警报,指导农民适时防治,以减轻其为害损失。
化学防治:主要方法有喷雾、毒饵、毒土、灌药等。【喷雾的效果仅仅次于田间大水浇灌灭虫,显著高于对根部喷药的方式】。
(1)撒毒饵。亩用克螟丹150克加水2斤拌麦麸8-10斤,顺玉米垄撒施。亩用4~5公斤炒香的麦麸或粉碎后炒香的棉籽饼,与兑少量水的90%晶体敌百虫,或48%毒死蜱乳油500g拌成毒饵,于傍晚顺垄撒在玉米苗边。
(2)毒土。亩用80%敌敌畏乳油300~500毫升拌25公斤细土,于早晨顺垄撒在玉米苗边,防效较好。
(3)灌药。随水灌药,亩用50%辛硫磷乳油48%毒死蜱乳油1公斤,在浇地时灌入田中。
(4)喷雾。 使用4%高氯甲维盐稀释1000-1500倍喷雾,或10ml-20ml/15KG水进行喷雾,施药要点:水量充足。一般每亩地用水量为30kg(两桶水),全田喷施,对玉米幼苗、田块表面进行全田喷施,着重喷施。喷施农药时,要对准玉米的茎基部及周围着重喷施。
(5)开展毒饵诱杀(每亩用炒香的麦麸或棉籽饼10公斤拌药100克),药液灌根可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或农喜3号1 500倍液,适当加入敌敌畏会提高效果)或毒砂熏蒸(用25公斤细砂与敌敌畏200 ~ 300毫升加适量水拌匀,于早晨顺垄施于玉米苗基部)的方法,有一定防治效果。如果虫龄较大,可适当加大药量。喷灌玉米苗,可以将喷头拧下,逐株顺茎滴药液,或用直喷头喷根茎部,药剂可选用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3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或4.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药液量要大,保证渗到玉米根围30cm左右的害虫藏匿的地方。
防治要点
在生产实践中,采取在玉米出苗前后,选用“邯科140”1500倍液(一桶水5~10毫升),在玉米田间均匀喷雾【请注意,据《玉米科学》《植物保护》等专业权威杂志报道,喷雾的效果仅仅次于田间大水浇灌灭虫,显著高于对根部喷药的方式】,可有效杀灭在小麦秸秆上的二点委夜蛾成虫和卵,大大压低虫口基数,同时也可消灭灰飞虱、蓟马、瑞典秆蝇等传播病毒的传毒害虫,有效预防病毒病(粗缩病、矮花叶病),一喷多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药注意
1、请注意:喷施烟嘧磺隆除草剂的田块,用药前后7天应避免使用有机磷类农药,以免产生药害。
2、使用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用药前后7天不能使用硝磺草酮类除草剂,以免产生药害。
3、玉米对辛硫磷敏感,浓度稍高容易烧叶,症状是叶子上有白色斑块。施用辛硫磷过量可致叶片局部或大部分变白,致叶片干枯似冻害状。辛硫磷等有机磷农药产生变色等药害的机制是,疏水性强的有机磷农药被叶绿体或其周围组织吸附,致叶绿体的机能发生紊乱,从而阻碍电子传导反应,即希尔反应,抑制光合成,出现变色,药害越严重,其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减少,全氮量相对增加。
4、高温情况下,玉米对敌敌畏、灭多威也表现敏感,叶片容易产生白斑。
相关提示
由于该虫在国内首次发现危害夏玉米根茎部,幼虫亦为土灰色,亦具“C”形假死性,极易和常见的几种地老虎混淆。因此该虫在河北省夏玉米发生危害的面积还难以得到确切数字。还需要对该虫的形态学开展深入研究,以便正确区别于同期发生的其它夜蛾科各种幼虫。
据观察该虫具有一定的趋光性,辛集、正定6-9月份用黑光灯诱到该虫成虫,一台黑光灯一夜能诱到几十头,因此可以利用黑光灯对该虫开展全年监测以便了解该虫的发生世代。
据调查该虫危害夏玉米时1头幼虫咬死植株后可再连续危害5-8株,具有转株危害的习性。由于二点委夜的资料少,防治上无所依据,需要对该虫开展生物学研究,了解其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以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开展综合防治。
玉米二点委夜
(1)在傍晚打药,因为害虫在夜间活动钻蛀玉米;
(2)最好使用直喷头,药液量要大,将玉米茎基部土壤打湿打透,保证药液渗到玉米根围30cm左右害虫藏匿的地方;
(3)幼虫表皮厚实,在用药时候搭配增效助剂,增加药液展着性和渗透性;
(4)如果田间使用过含烟嘧磺隆苗后除草剂,注意使用有机磷类杀虫剂要间隔一周以上时间。
转楼镇人大主席团
2020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