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丘乡地处长垣市东北部,辖36个行政村, 14174户6661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653户5629人;目前,9个省定贫困村已全部脱贫摘帽,未脱贫352户599人,主要致贫原因为因病299人、因残167人,分别占比49.9%和27.8%,贫困发生率为0.90%。现将履行脱贫攻坚责任情况述职如下:
一、责任落实和工作推进情况
(一)履行整治责任,凝聚工作合力。一是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政治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认真履行党委书记为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武丘经济发展全局,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村联动”的扶贫责任体系;二是坚持抓人员和促提升相结合,配备素质过硬的责任组长,常态培训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扶贫责任人,全面提升扶贫队伍业务能力,为脱贫攻坚夯实基础;三是坚持抓短板和促整改相结合,对河南省2019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举一反三,共排查出问题77条,已全部整改完毕。
(二)对标脱贫任务,狠抓政策落实。武丘乡未脱贫352户599人,其中五保户167户186人,独居老人户69户97人,无劳力户83户202人,有劳动力户33户114人。为保障全乡剩余未脱贫人口顺利脱贫,我们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分类施策。
对五保户和独居老人户等脱贫重点、难点人员实行集中供养,我们新建乡级医养结合养老院1处,5月底可投入使用,村级养老中心2处,已经开始运营,共计可容纳床位325张,能满足全乡五保户和孤寡老人入住,目前已入住151人。乡、村两级养老机构将为这批人的顺利脱贫和生活质量提升提供强有力保障。
对无劳力户实施社会兜底帮扶,实现低保、教育、医疗、临时救助等政策全面覆盖,做到应享尽享,确保帮扶措施因人施策、不漏一人。
对有劳力户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未脱贫户中,共有劳力、弱劳力46人,在政府和社会的帮扶下,已全部实现就业。
(三)发展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成效。一是以“一兔一花一园”(“兔”指万鑫牧业肉兔养殖基地,“花”指种植以金丝皇菊为代表特色经济作物,“园”指扶贫创业园)产业扶贫集群为阵地,为贫困群众创造岗位141个,流转贫困户土地632户1671亩,每年租金收益133万元;产业扶贫集群全部形成后,将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带动不低于260户贫困劳动力就业。二是对全乡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现状进行排查,重点关注工资性收入人均低于4000元贫困户家庭,共排查出此类家庭90户,通过介绍就业安置33户48人,开发就业岗位安置57户67人,保障他们稳定增收;统计未脱贫户未就业劳动力46人,通过扶贫创业园招工和开发公益岗位等措施全部解决就业;为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积极性,乡财政列支100万元,对入职弗兰克曼、百库饰品等扶贫产业的贫困户劳动力,除工资以外每人每月额外补贴500元。三是排查存在返贫风险人员,新认定边缘户28户108人,脱贫监测户22户93人,实时动态跟踪,重点关注。
三、存在问题
1、扶贫产业发展难度较大。由于武丘属于黄河深滩区,地理位置偏,带贫能力强的扶贫产业落地有难度。
2、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由于扶贫政策含实惠多,个别贫困户依赖性强,存在“等靠要”思想,自主创业、自主择业意识不强。
四、下步打算
一是项目带动,全力推进产业扶贫。一是加快万鑫牧业南嘴村基地项目建设,该项目占地300亩,预计投资3500万元,目前已建成30个兔棚;为提高贫困户创业积极性,对贫困户自建兔棚,每座补贴8万元,贫困户租赁兔棚,每座每年优惠7000元。二是依托3000亩花卉基地用工需求,优先为周边村庄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三是加速推进扶贫创业园弗兰克曼服饰有限公司二期、百库饰品等项目建设,确保6月底前全部建成投产,充分发挥带贫效果。
二是岗位带动,多方助力就业扶贫。以弗兰克曼、百库饰品等扶贫产业为依托,实时跟踪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有针对性加大贫困户就业技能培训力度,缩短贫困户劳动力上岗流程,确保全乡贫困家庭实现就业全覆盖;充分发挥回归工程引项目、带就业、促增收的作用,助力贫困群众就业创业;持续加强对贫困人口务工补贴和创业优惠政策落实,提振贫困群众就业劲头,确保贫困群众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