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让中医药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更大作用

2020-05-21     来源:原武镇人大主席团
分享:

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担负着除病济世、造福百姓的重任,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中医药为中华民族健康繁衍生息作出了怎样的重要贡献?中医药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又作出了什么新的贡献?如何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发扬光大?围绕这些问题,言之有理工作室专访了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院士。

李晓红,1959年6月生,重庆人,曾任重庆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教育部副部长。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 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言之有理: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从历史上看,中医药为中华民族健康繁衍生息作出了怎样的重要贡献?

李晓红院士:历史上,在与疫病斗争的实践中,中医药防疫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逐步形成和完善。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神农本草经》等众多古代典籍,形成了较完善的疫病防治理论和技术体系。

中医学对于疫病有许多先进的理念和防治方法。中医学在秦汉时期已经认识到疫病病因不同于普通疾病,并论述了疫病的传染性、传染方式以及潜伏期等内容。

在疫病防治学方面,早在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就系统论述了疾病预防理论,在战国时期就已设有与清洁卫生有关的官职和除害防疫的专职人员,在汉代已经出现了通过消毒来防治疫病传播的方法。

中医还创造了疫病预防内服和外用方药,并形成了系统理论,至今仍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在治疗乙脑、麻风、结核、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在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时,中医药疗法在减轻发热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病亡率、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成效明显,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

言之有理:在此次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中医药显示了明显成效、发挥了重要作用。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中医药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的新贡献?

李晓红院士:中医药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独特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改善疾病初期症状。对于密切接触者,通过中医药“治未病”来预防,可以减少发病或者实现不发病。对于已经有发热症状、不能排除是新冠肺炎的患者,中成药具有明显的抑制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作用,可有效降低群体发病率。

二是减少轻症向重症转变。对于轻症、普通型患者,可以有效阻止其向重症、危重症转变。

三是通过中西医结合缩短病程,提高救治质量。对于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一方面,可以减缓、阻止重症向危重症转化,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另一方面,在治疗重症方面有较好效果,不仅能改善重症患者症状,还能保护患者脏器功能。

四是帮助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在患者恢复期运用中医药特色疗法,可以更好地改善肺功能,避免引起后遗症。

言之有理:面向未来,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做好传承创新工作。如何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发扬光大?

李晓红院士: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使其发挥更大作用,需要付出更大努力。中医药走向世界还有许多瓶颈和门槛,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首先,尊重中医药理论,加强现代科学研究。充分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深入梳理总结中医药学术思想,从更高、更深的层次探讨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精髓,更好发挥中医药学整体综合的原创优势。在尊重中医药典籍、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深入研究中医药理论与临床应用,用现代科学语言阐释中医药独具特色的诊疗方法和作用机理,发挥中医药在个体生命全周期健康维护中的优势,发展适合中医药学自身特点的现代研究与评价体系。

其次,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与特色。将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推动中西医学相互促进、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在重大疑难疾病防治中有针对性地发挥各自优势、结合二者长处。

第三,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加大对中医药文化宣传推广力度,保护中医文化内核,促进人们对中医药提高认识、加强应用,坚定树立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这一文化自信。

第四,坚持开放共享,积极推动中医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更大作用。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中医药防控、治疗新冠肺炎的中国方案,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推动中医中药国际标准制定,积极参与国际传统医学相关规则制定,不断拓展中医药走向世界之路,让中医药更多造福人类健康,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更大作用。



审核人:刘渊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