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村街道:人大代表用履职担当架起民生“连心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精准掌握衔接工作推进中的堵点难点,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近日,王村街道人大代表深入田间地头、产业基地,以“一线走访+座谈交流+现场办公”的方式,为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把脉问诊、开方抓药”,用履职担当架起民生“连心桥”。
走访中,人大代表们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特色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村集体经济增收等关键领域,与街道干部、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及脱贫户、监测户面对面交流。在脱贫户家中,代表们仔细询问家庭收入、就业状况、医疗教育保障等情况,查看住房安全和饮水设施,倾听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诉求,详细记录“急难愁盼”问题;在村集体经济项目现场,代表们实地察看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现状,了解项目运营模式、收益分配及带动农户增收情况,针对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与负责人深入探讨解决方案。
“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品质好,但销路还是有点窄,能不能帮忙对接更多收购渠道?”“部分脱贫户技能单一,就业稳定性不强,希望能多组织些技能培训。”在座谈会上,代表们认真听取乡镇关于衔接工作的情况汇报,收集基层干部和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针对大家反映的产业发展资金短缺、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才流失等共性问题,代表们逐条梳理、深入分析,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调研思考,提出“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培育本土特色品牌”“完善农村路网、水利等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出台激励政策,吸引大学生、返乡青年等人才回流”等针对性建议,并现场督促相关部门限期跟进落实。
代表们还重点督导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运行情况,查看监测对象识别、帮扶措施落实、脱贫成果巩固等资料,对发现的动态监测不及时、帮扶措施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要求立即整改,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同时,鼓励基层干部要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向乡村振兴全面过渡。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容不得半点马虎。”参与督导的人大代表表示,将把此次走访收集的问题和建议整理形成议案,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持续跟踪督办,推动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下一步,人大代表们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常态化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督导,以实际行动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走深走实,让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