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上午,唐河县城郊乡人大主席团组织部分县、乡人大代表,召开人居环境提升专项工作报告会,专题听取乡人民政府关于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的情况汇报,为全乡生态宜居建设“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会上,城郊乡分管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的副职同志代表乡人民政府作专项报告。报告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全乡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的推进成效,重点从农村垃圾治理、污水管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厕所革命、乡风文明培育等五大领域总结经验:通过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体系,实现全乡24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全覆盖;开展“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评选活动,推动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与会人大代表结合前期调研走访情况,围绕报告内容展开热烈讨论,既肯定了政府在人居环境提升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立足群众需求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突出分类施策。 建议结合各村资源禀赋和发展定位,避免“一刀切”整治模式:对近郊村打造“城郊休闲观光带”,对偏远村优先解决垃圾污水等“急难愁盼”问题。代表陈沛举例:“大井村临近唐河北辰公园,可依托生态优势发展民宿经济,人居环境提升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让群众既得‘面子’又得‘里子’。”
二是健全长效机制,压实管护责任。 针对设施“重建轻管”现象,代表们建议明确村级主体责任,将人居环境管护纳入村规民约,推行“党员联户+积分奖励”制度,对主动参与整治的农户给予物资或信用激励;同时建议乡级财政设立专项管护资金,定期开展设施维护督查,对管护不力的村集体进行约谈问责。
三是激发群众参与,推动共建共享。 多位代表提到,环境整治不能仅靠政府“一头热”,需通过“村民议事会”“小手拉大手”等活动提升群众主动性。代表刘长军建议:“可组织村民成立‘环境整治理事会’,自主制定管护标准、监督工程质量,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
乡人大主席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人居环境提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福祉。人大代表要以此次报告会为契机,持续跟踪监督政府工作落实情况,通过“回头看”“满意度测评”等方式推动问题整改;同时要深入基层收集民情民意,及时将群众对环境提升的新期待、新需求反馈给政府,真正架起“连心桥”、当好“监督员”。
代表们纷纷表示,将以更高站位履行职责,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带头宣传环保理念,凝聚全社会共同改善人居环境的强大合力,为城郊乡打造“水清岸绿、村美民富”的生态宜居新家园贡献人大力量。
此次专项报告会的召开,不仅为城郊乡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明确了方向、凝聚了共识,更彰显了人大代表监督民生实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为全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