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泥泥狗,以独特的文化内涵 反映了史前的图腾文化和对生殖的崇拜,艺人们不断的相传数千年让传统的民族文化一直延续至今。布老虎,源于古时人们对虎图腾的崇拜,虎崇拜最早源于伏羲时期,着名民族学家刘尧汉在《中国文明源头新探》一书中讲到:“伏羲本为虎图腾,秦汉以后有史学家以龙为真命天子的思想。”由此可见虎图腾源自伏羲并早于龙图腾。而淮阳(旧称陈州)作为羲皇故都,布老虎制作历史悠久,淮阳布老虎主要以红黄两色为主,躯干绣字,寄寓美好祝福。
据了解,我辖区的非遗手工艺泥泥狗、布老虎小品种特色产业,今年二月庙会期间,泥泥狗、布老虎销售额达到30万元,其中新品销售额16万元,占比53%以上。这些泥泥狗、布老虎等非遗文创产品不但在省内售卖,也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并带动周边几个乡镇一起发展产业,成为一张色彩艳丽又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成为带动一方百姓增收的大产业。
为摸清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破解特色产业发展瓶颈,发挥人大代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带动、监督和支持作用,经白楼街道人大工委研究,结合我街道办工作实际,7月22日,白楼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视察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
那么怎样把非遗工艺泥泥狗、布老虎产业与本地特色文化产业结合起来?激发乡村“特色”产业新动能呢?
视察组一行实地察看了庞庄村张怀霞布老虎生产车间、许楼村非遗手工艺泥泥狗传习基地,听取传承人对生产、加工、销售及下一步发展规划等情况的介绍。视察结束后在人大代表联络召开了视察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座谈会。座谈会上,代表们指出:制约非遗手工艺泥泥狗、布老虎小品种特色产业发展的几个因素有:一是需要大量手工制作,耗时耗力,需要有一定美学功底,不能大批量生产。二是产品宣传力度不够,仅限于二月庙会和传统的认知理念。三是产品加工有些单一,未同现代多元化文化底蕴融合,产品竞争优势不明显。四是没有形成一定规模,打造手工艺加工群,不能推动产业横向、纵向融合发展。
代表们建议:发展非遗手工艺泥泥狗、布老虎小品种特色产业发展。一是同艺术大学院校合作办学,建立制作泥泥狗、布老虎实习基地,定期培训学员,实现批量生产制作。二寻求政府合作通过政府的一些政策和扶植、把非遗工艺泥泥狗、布老虎产业与淮阳特色文化产业结合起来、举办一些非遗文化节活动。也可通过微信、手机快手、带货直播等形式,大力宣传产品,实行线上销售。三是要善于分析新的市场环境,生产多元化产品,既能体现新又不失“非遗”特点,体现当地风情。实现产品竞争优势强。四是打造手工艺加工群,也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推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总之,做好“特色”产业文章,激发乡村“特色”产业新动能,要切实增强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内涵,加大对“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和利用的力度,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旅游发展紧密结合,进一步开拓创新、多元发展,注重树立品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业中来,推动可持续发展,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