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防汛抗旱水系连通攻坚战以来,十八里镇紧紧围绕“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结合实际,制定防汛抗旱水系连通“2+4+N”规划(“2”指“两河”:沱河、永酂运河;“4”指“四沟”:成引沟,坝子沟,大漕沟,西南洼沟;“N”指坑塘、斗渠、农渠、毛渠等),主要以水系连通、河道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拦蓄、系统治理为重点,着力构建“河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水网体系,全面提升防汛抗旱能力。
一是全面排查、提前谋划。今年汛期来临前,我们以管区为单位成立了6个工作专班,对河段、沟渠开展实地查勘、全面排查,积极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意见和建议,详细摸排区域内水系现状,综合考虑丰枯水期、连通走向等关键要素,摸清堵点、淤点、断点,绘制更新镇级、村级作战图,按图施工、挂图作战,确保工作成效。
二是加强保障、全力攻坚。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优化具体实施细节,疏浚河道、清淤除障、打通“最后一公里”。2024年,我们共清淤、开挖沟渠共计49.32公里,加固河堤300米,加固护坡500米。在此基础上,今年我们进一步巩固提升,出动干部群众260人次、机械65台,新开挖沟渠5条(挖沟300米、地下埋管230米),建观察井5座,清淤17470米、打通堵点45处,恢复沟渠功能,确保水流畅通无阻,实现水系网络全面贯通。
三是建立机制,加强管护。2025年,我们研究制定了《十八里镇农田水利设施维护实施方案》,全部19个行政村均成立了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组,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设立专职管护员,明确任务、责任到人,保证每周至少巡查一次、每季度设备(试)运行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另外,镇财政每年按照村耕地确权亩数每亩地1元钱的标准落实管护员待遇,每人每月200—300元不等,并建立奖惩制度,切实提高管护员工作积极性、责任心,确保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能够长期发挥效益,不断提升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为实现粮食稳产增产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