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文旅深度融合 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2025-07-17     来源:陈淋子镇人大主席团
分享:

今年以来,王文喜积极投入 “为人民履职,为固始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密切联系群众,认真按照上级党委及人大机关的相关指导履行代表职责,到群众身边去听民心、感民意。为了为人民履职,为固始添彩,王文喜同志结合自身工作为群众做以下服务。

一、深挖资源禀赋招才引智,推动多元化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通过租赁闲置办公场所、村集体土地等资源、合股经营乡村企业等多种方式,实现由村级党支部牵头,把农民组织起来,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收入,带动群众增收。

“引返乡创业培育特色产业”。孙滩村村两委“筑巢引凤”,创新“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做法,通过对外招商成功招引河南三土服饰有限公司入驻。主动释放本地劳务优势,吸纳周边闲置劳动力就业,2023年三土服饰企业年年营业额超1000万元,纳税106万元,带动本村及周边群众200人就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年租金增收30万元。依托河南三土服饰,发展壮大5家农民合作社,涵盖家禽、畜牧、水产养殖行业,累计流转土地700余亩,吸纳农户330余户,占全村总户数40%以上,年产值超1000万元。同时,为进一步为各类企业储备人才,孙滩村全年累计组织群众参加技能培训162人,持续扩大覆盖面,提高村民人均收入。

“村企入股共同合作经营”。孙滩村两委依托村内丰富的竹林资源,2022年与个体商户合资成立竹好运生态林产品有限公司,打造研发“竹篱笆”生产线,激活内生发展动力。该公司就地取材,开发了竹篱笆、竹板凳、竹凉亭、竹笔筒、竹茶杯等多款生态环保产品,不仅满足自身需求,节省了成本,同时把竹制产品推向市场,取得了不俗的经济效益,还优先招聘使用本地脱贫户监测户劳动力进厂务工,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的难题,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2023年竹好运有限公司全年营业额达250万元,村集体实现经营收入5万元。

二、塑造农文旅融合品牌,唱响“三土”艺术民俗文化   

为活跃乡村文化生活,深挖本地文化资源,依托本地村民我号召彭元华组建成立“三土”艺术团,以弘扬“土语”“土调”“土味”为主题,编排花挑舞、划旱船、咳子戏等优秀本土剧目100多部,成为固始代表性特色民间舞蹈品牌,保护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团成立后巡演300多场,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县级重要奖项,并远赴多个国家进行文化艺术交流,2023年11月三土艺术团编排的《花挑舞》代表河南省唯一入选在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暨首届客家民俗文化艺术节进行精彩表演。

三、加大乡村建设政策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引资金活水

注重规划引领,以产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以一、二、三产业同步推进为抓手,立足实际,以整村提升、特色保护等为目标提前规划,制定了村级科学发展规划,切实开展各项乡村建设。

实施乡村建设,吸纳社会资本,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2022年以来通过财政衔接资金项目共开工实施各项乡村基础设施,总投入1300余万元,修建孙滩大桥、实施孙滩村交通环线道路改造提质工程(X014线孙滩-陈淋子段、2.2公里红花-孙滩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道路硬化、绿化、广场建设)项目,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000余万元,推动产业发展。在财政衔接资金基础设施项目谋划实施中,注重前期就引入市场经营主体共同参与,如孙滩大桥、交通道路实施后,招商引进外地客商经营管理,立足本地丰富竹木资源,引入竹好运公司投入200万元开发竹篱笆、竹笔筒、竹板凳等竹产品线,引入乐月竹公司投入800万元开发竹筷子等竹制品生产线,实现村企共赢。

注重定向引流,集聚小散资金办乡村实事。搭建多元资金投入路径,规范资金流向,建立了社会参与、村民尽责的长效投入机制。在政府投入、村集体支出的基础上,广泛发动乡贤、爱心企业家等捐资捐物,累计获得捐资20余万,变“零打碎敲”为“集中攻坚”,聚集力量办好实事。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只有把群众的利益怀揣心间,才能更好地履职为民,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代表。王文喜同志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积极团结村两委班子,为孙滩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审核人:王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