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老年助餐点经验材料
清丰县城关镇张庄、张仪庄等村立足农村养老实际,以老年助餐服务为切入点,探索形成了一套可推广的“自治+德治+共治”融合治理模式,有效破解了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并推动了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一、以自治为先,激活内生动力
通过积分制管理激发老年人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例如,鼓励60—80岁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参与村居环境整治、蔬菜种植等志愿活动,以劳动积分兑换餐食。此举既保障了食堂食材供给(如开垦边角地种植蔬菜),又提升了人居环境,形成“助人自助”的良性循环。
二、以德治为要,凝聚文明合力
注重弘扬“孝老爱亲”传统美德,通过宣传引导动员乡贤、村民捐款捐物,累计吸纳50余名村民捐赠资金及物资。同时,将助餐点打造为“文明驿站”,开展义诊、理发等延伸服务,增强老年人幸福感,促进邻里和谐,矛盾纠纷显著减少。
三、以共治为本,搭建议事平台
创新“饭后一议”制度,组织老年人围绕村集体经济发展、公益事业等议题讨论交流,累计收集意见建议30余条。通过赋予老年人话语权,既提升了村“两委”决策的科学性,又增强了村民对公共事务的归属感。
四、多元资金来源,保障服务可持续性
资源整合与社会参与,争取民政帮扶资金投入(如单点投入超12万元),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运营,形成政府引导、村集体主导、社会协同的多元供给格局。
五、强化监督机制,确保长效规范
建立纪委监督与职能部门协同机制,对助餐点资金使用、食品安全等关键环节全程跟踪督查,确保政策落实透明规范,服务持续提质增效。
城关镇老年助餐点的成功,源于将民生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以“小食堂”撬动“大治理”。其核心在于通过制度创新激发群众参与,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效能,构建起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养老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