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人大:聚焦多方联动 提升监督质效

2025-07-15     来源:城关镇人大主席团
分享:

城关镇人大:聚焦多方联动 提升监督质效

城关镇人大主席团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人大监督是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力量,人大监督与其他监督融合贯通协同,把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在实处。城关镇人大主席团立足镇域内基层治理实际,以党委部署重点领域工作为切入点,创新构建“三方联动、四维共享、五大保障”的工作体系,推动人大监督与纪检监察、行政执法、社会力量等有机融合,形成全链条、闭环式监督格局。

一、构建三方联动机制,打破部门壁垒

一、组织架构立体化  

设立“1+4+N”联动专班:“1”个镇人大牵头抓总,“4”个核心部门(纪委、执法大队、督查室、派出所)常态入驻,“N”个列席部门(财政所、自然资源所、市场监管所等)根据议题需求参与。建立“每周碰头、月度研判、季度通报”机制,累计召开专题联席会7次,协调解决跨部门问题13件。

二 、力量整合网格化  

将全镇划分为95个基础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人大代表+网格员+志愿者,建立好“巡查-上报-交办-验收“四步工作法。今年以来,网格员上报隐患线索42条,推动整改安全隐患39处。

二、创新四维共享机制,做好线索移送

一、多渠道挖掘线索,部门协同筛查

建立“执法部门+行业主管”双轨排查机制。例如,执法大队与消防部门联合检查时,发现某箱包加工厂存在消防设施缺失问题,同步抄送纪委(监察室)和人大备案,实现线索共享。2025年累计收集安全生产隐患线索34条,消防通道堵塞问题线索13条。

二、规范线索移送流程,部门限时响应

一般线索要求3个工作日内签收,重大线索实行“首接负责制”,由接收单位牵头协调处置。2025开年以来共移送跨部门线索8条,平均办结周期缩短至两周。同时建立闭环反馈制度,移送部门跟踪整改进度,整改结果需经人大备案并公示。

三、深化信息共享协同

建立“三清单一目录”台账,编制《监督重点事项清单》《部门职责清单》《数据共享目录》,明确12类重点监督领域,统一5个核心部门数据共享标准。实现线索反馈、代表建议、检查结果、整改通知等信息的实时互通。并通过定期联席会商,召开线索研判会,通报各部门掌握的苗头性问题。如在乡村振兴三资平台监督中,通过会商发现某村集体资产存在错误录入的线索,推动300余万元的资产数据整改。

三、强化五大保障措施,夯实工作基础

一、组织保障

实行“一把手”责任制,明确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设立专职联络员负责日常对接。将联动监督工作纳入党委年度督查计划,实行“一季度一调度、每半年一总结”,对推进缓慢的部门进行督促提速。

二、制度保障  

针对党委重点领域工作如安全生产等,出台《安全生产监督工作细则》,明确人大询问权、质询权的行使边界和操作流程,配套制定《整改评估标准》等5项规范性文件,确保监督过程有法可依。

三、队伍保障  

组建专业监督队伍,包含法律专家、安全工程师、基层民警、消防救援骨干,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12场次,覆盖群体包涵联动监督核心部门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网格员、志愿者等。

四、考核保障  

将部门联动成效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实行“红黄牌”问责机制,对发现问题实行“清单式”整改,整改情况纳入单位年度考核。  

五、宣传保障  

多措并举宣传联动监督制度,通过人大工作公示栏粘贴、包村干部现场宣传、人大代表下沉普及等渠道,扩大联动监督工作群众知晓面,畅通线索反映渠道。

城关镇人大通过创新实践,让人大监督实现了从“事后追责”向“事前预防”、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作为”的三大转变,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下一步,城关镇人大将持续深化联动监督机制,探索建立监督线索数字共享系统,推动监督工作向联动化转型,为打造民主、平安、法治的镇域环境贡献人大力量!


审核人: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