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詹店镇:“人大助力团”巧解征迁“千千结”

2025-07-14     来源:詹店镇人大
分享:

       在武陟县詹店镇,一个由人大代表组成的“助力团”巧妙化解沿黄高速征地拆迁难题的故事,正被当地干部群众津津乐道。党委政府肯定其关键作用,施工单位赞誉其能征善战,被征迁群众感念其细致入微,而人大代表们则为能替政府分忧、让群众满意而倍感自豪。

      破题:一个倒逼出来的创新

      沿黄高速公路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工程,也是焦作市“三十工程”之一。其线路途经詹店镇四个村庄,需征迁300家农户,任务重、时间紧,更面临特殊难题:一是沿线土地补偿标准与同期西霞院灌溉工程存在落差,群众难以理解接受;二是拆迁后宅基地按国家标准有所缩减;三是个别不良律师介入,激化了部分群众的抵触情绪。

      面对困局,县乡两级高度重视,成立工作专班,领导带队、干部包户,讲政策、做工作。然而,半年多过去,进展甚微,部分农户甚至拒干部于门外。上级批评进度滞后,群众情绪抵触,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常规方法失灵,如何破局?詹店镇党委、人大深入研判后认为,必须另辟蹊径,以“巧”制胜。一个创新思路应运而生:组建“人大助力团”,发挥人大代表“地头熟、人头熟、事情熟”的独特优势,化解群众心结。一支由30名威望高、经验丰富、与群众联系紧密的县乡人大代表组成的“助力团”迅速集结,奔赴征迁一线。

攻坚:一股温暖坚韧的力量

      “人大助力团”将赢得群众信任作为突破口,以倾听民声、共商共量、解决民忧为着力点,以办实事、换民心、促感化为目标。他们用真心交朋友,用实心解困难,用诚心讲政策,用恒心做工作,最终破茧成蝶。

      代表们各展所长,创新工作法。县人大代表何录良总结出“三叫三去三访三请”工作法,甘当征迁户的“娘家人”。得知分包农户在平顶山遭遇车祸且索赔受阻,他立即带领律师赶赴协调,令当事人深受感动。县、镇人大代表贾东生负责的征迁对象长期居住城区,三顾家门未果。他转而寻求当地社区党组织协助,最终敲开了心门,做通了工作。县、镇人大代表赵洋洋分包一户年老体弱、生活困难的征迁户。他多次携带慰问品上门探望,主动帮老人办理救济和低保手续,同时耐心宣讲政策,最终赢得信任,顺利签约。

成效:一次基层善治的实践

      在“人大助力团”的全力推动下,詹店镇提前一周完成了这项重大工程的征迁任务,全程未发生一起强征强拆或由此引发的群众上访事件。征迁任务最重的张菜园村支部书记张春希感慨:“这次能啃下硬骨头,多亏了这支能征善战、攻坚克难的人大助力团!”

      “人大助力团”巧解征迁难题的实践,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有益启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植根基层、“三熟”(地头熟、人头熟、事情熟)的天然优势,是赋能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通过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将矛盾纠纷巧妙化解在萌芽状态,变“硬碰硬”为“心贴心”,这正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促进社会和谐的一次成功探索。


审核人:孟愈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