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凝结为民情

2025-06-16     来源:梅溪街道人大工委
分享:

真心凝结为民情

 

——记卧龙区七届人大代表、梅溪街道文化社区党支部书记张鑫

 

在卧龙区梅溪街道文化社区,总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的区人大代表、社区工作者身影:她穿梭于老旧楼院调解矛盾纠纷,奔走在创建一线整治环境卫生,蹲坐在居民家中倾听群众心声,在人代会上为民发声……她是群众口中的“贴心人”,是同事眼里的“拼命三郎”,更是扎根基层、用实干践行初心的社区工作者——张鑫。这位区人大代表,以“群众满意”为标尺,在基层一线书写着新时代社区工作者的奋斗答卷。2024年被评为区级优秀人大代表。2025年,她再获殊荣,被评为卧龙区第七届拔尖人才,这些荣誉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

 

建章立制聚合力 共治共享焕新颜

 

文化社区“老破小”问题突出,38个家属院中有22个是“三无”楼院,治理难题如同乱麻。张鑫深知,单靠社区工作者“单打独斗”难破困局,必须牵住共建共治的“牛鼻子”。她牵头与驻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让财政局拆除围墙腾空间、城管局收回房屋做服务……一场“资源共享、难题共解”的基层治理改革悄然启动。最让人难忘的是文化宫西街的蜕变。改造前,这里污水横流、违建扎堆,居民怨声载道。张鑫联合市政、水务等部门成立联合党支部,带领驻文化社区的人大代表、社区工作者和党员户带头拆违建、跑部门协调管线、盯施工严把质量。“那段时间,她每天泡在现场,鞋底磨破了两双,嗓子喊得说不出话。”居民王大爷回忆。半年后,西街旧貌换新颜:道路平坦宽敞,空中杂乱的“蜘蛛网”钻进了地下管道,路灯从“独眼昏黄”变成整齐明亮,还获评南阳市“我为群众办实事”高满意度项目。如今的西街,既有烟火气,更有文明味,成为社区共建共治的“活样本”。

 

红色物业破困局  老旧楼院展新姿

 

“小区没物业,垃圾没人清,路灯不亮堂,咋办?”面对居民诉求,张鑫把党建引领、人大代表进网络作为“破题密钥”。她牵头打造南阳市首家“红色物业”联盟驿站,让党员担任楼院党小组长,热心群众当楼院长,探索出“连片打造连片管理”的模式。建材家属院曾是典型的“三无”楼院,违建严重、线路老化。张鑫带领辖区人大代表、社区工作者逐户走访,成立小区党支部,发动退休党员组建志愿服务队,拆违建、清垃圾、划车位。“张代表带着我们一起干,才有了今日这般景象。”小区党员郭阿姨说。如今,小区门口有了“红色物业”公示牌,大事小事有人管,物业费降至每月20元,居民满意度达98%。这一经验被市住建局作为典型推广,全市多个街道社区慕名前来“取经”。

 

 

真心热心是初心 履职为民写忠诚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张鑫深知老百姓的所需所求所盼,始终关注着社区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在做好社区工作的同时,她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巷入户,听民声,解民意,为群众鼓与呼,为政府的各项建设献计献策,并就群众关心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许多建议。由于她所提的意见和建议大多是关系民生的问题,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多数被采纳并逐步得到解决。

 

近4年来,张鑫向区人代会提出的《关于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关于提升社区工作人员待遇的建议》、《关于提升老旧小区的建议》,区有关部门都安排了建设资金给予支持落实。

 

梅溪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李俊峰说:“张鑫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为人公道正派,为群众办事热情,解决了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她认真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积极向区人代会提出议案、建议,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深受群众的好评。”

 

 如今的文化社区,保持着清新秀美、时尚有活力的风貌,游客络绎不绝,惠民项目件件落地生根,老百姓生活蒸蒸日上,民风淳朴,社会和谐,当地的干部群众都为有这样一位好书记、好代表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面对众人的赞誉,张鑫却说:“我作为一名社区干部和人大代表,有责任有义务带好头、履好职,全身心地为父老乡亲服务,尽力为群众办好事。”她说到做到,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履行着一名人大代表、社区书记的光荣职责和使命。

 

(卧龙区梅溪街道人大工委  张瑞华  刘盾  电话:13569291651)

 


审核人:王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