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赭阳人大工委深入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将人大代表联络站作为密切联系群众、履行代表职责、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平台,通过创新工作机制、丰富活动形式、强化服务保障,让“小”站点释放出基层社会治理的“大”能量。
织密“联络网”,搭建履职“连心桥”。赭阳街道结合自身城乡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划分出7个代表责任网格,确保人大代表能够全面覆盖各个区域。每位代表都挂钩联系1 - 2个网格,每周三上午雷打不动地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代表们自带笔记本,深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凉亭、田间地头这些群众日常聚集的地方“摆摊设点” ,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这一举措打破了以往代表与群众沟通的距离感,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就找到代表,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截至目前,赭阳街道已建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人大代表联络站1处,进站代表达到14名。自2025年以来,联络站接待选民近200余人次,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涵盖教育、医疗、住房、环境等多个民生领域,累计达数百条。这些来自群众的声音,成为人大代表履职的重要依据,也为街道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
建立“闭环链”,跑出为民“加速度”。为了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赭阳人大建立了一套严密的“收集—交办—督办—反馈”全流程闭环机制。代表们在收集到意见建议后,会在当日将其详细录入“民意台账”,做到不遗漏、不拖延。7个工作日内,这些意见建议就会被转交至相关职能部门办理,明确办理责任和办理时限。
赭阳人大工委还定期开展“回头看”督查活动,对职能部门的办理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对于办理进度缓慢、办理效果不佳的,及时进行督促提醒,确保问题得到真正解决。同时,建立了群众反馈渠道,办理结果及时向群众反馈,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晒出“履职账”,激发代表“新活力”。为了充分调动人大代表的积极性,让代表真下沉、真履职,赭阳人大推行“履职晾晒”制度。每季度,代表们的走访次数、收集意见建议数量、问题解决率等履职数据都会在社区公示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价。年底,还会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将测评结果作为代表连任推荐的重要依据。这一制度的实施,让代表们感受到了压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动力,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深入群众、服务群众。
创新“微举措”,汇聚治理“大合力”。赭阳人大代表积极探索创新,通过一系列“微举措”,不断丰富联络站的功能和内涵。在八里岔社区,设立“回音壁”,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解决进展及时公开,让群众心里有底;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提前发布接待信息,方便群众有针对性地反映问题。
赭阳人大工委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这一小小站点,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激发了代表履职热情,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一个个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解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通讯 关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