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完善救助机制,确保精准帮扶。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按照划片包格的工作原则,落实“主动发现、主动上门、主动救助”的工作机制,通过网格员常态化走访、居民反馈等方式,及时掌握辖区内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确保困难群众底数清、情况明、基础信息准确无误,以便符合条件的家庭和个人能够及时纳入救助范围。二是加大政策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街道通过宣传栏、居民微信群、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因病致贫救助等政策内容,确保惠民政策家喻户晓。同时,在各社区服务大厅设立政策咨询处,安排专人解答居民疑问,帮助困难群众及时申请救助。三是开展个性化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针对不同困难群体的需求,街道提供健康管理、生活服务、精神慰藉等个性化救助服务。在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个性化主题活动,手工制作、文艺表演等,丰富辖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慰藉心灵;同时为老年人提供公益照相、公益体检等服务,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