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成员,只有人大代表积极、高质量地履行代表职责,才能有效落实人大制度,真正让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随着我国人大制度的不断完善,人大代表的作用日益凸显,同时也对人大代表履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结合人大工作实践,现就人大代表如何履职尽责、为民代言,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保持履职尽责内在动力
思想决定行动,没有思想上的重视,就不会有行动上的积极。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每一张选票都承载着人民的信任和期望。人大代表必须在思想上,以高度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履行代表职责。
要认识到能够被选举为人大代表,说明人民群众认可代表的知识、能力和品格,说明代表长期的努力与奋斗有了积极的效果、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代表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了实现。当选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责是光荣、值得骄傲的事情。要解决立场问题,就是代表谁的问题。人大代表是人民的代表,必须为人民谋福利,想人民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是人大代表基本责任和使命。人大代表工作的出发点或落脚点是人民群众的利益,人大代表必须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人大代表的职责所在。
二、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反应民意、广泛集中民智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大制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就是通过人大代表搜集民意,反映民声。通过人大代表这座桥梁将人民群众的呼声转化为党和政府的决策,将人民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人大代表是人民意志的传声筒,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
人大代表法规定:“代表应当与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作为人民的代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才能确保自己代表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见,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对于人大代表而言,想知道民众的心愿,就要亲自到基层多走动。人大代表如果不深入基层、不密切联系群众,不倾听群众的心声,就无法了解民间的疾苦、无法知晓民众的关注点,自然就无法及时、准确地将民情、民意传达给党和政府。
三、积极参政议政,为民发声
我国法律赋予人大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国家或相关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的权利。也赋予人大代表出席人大会议,参加审议各项议案、报告和其他议题,发表意见的权利。
人大代表在人大会议前要主动深入基层,搜集民意,在人大会议上要积极发言,为民发声。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进人民福祉,为促进和支持政府的相关工作献计献策。对“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要认真审议,不走过场,对相关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敢于提出、敢于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保证宪法和法律的贯彻实施,确保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在人大闭会期间,人大代表要积极参与人大组织的调研、视察活动、列席本级人大常委会会议,主动利用人大代表身份和机会了解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司法的现状。再结合群众反映的现实情况,才能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随着国家关于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立法工作、政府重大决策会征求人大代表的意见。以求集中民意,集中民智,提高相关立法和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于自己熟悉的领域,人大代表应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主动反馈意见。
四、提出高质量的议案,为民代言
我国人大代表法规定,人大代表有提出议案的权利,内容可包括宪法案、立法案、财政预算计划案、人事任免案、重大事项决定案、质询案、罢免案、调查案等。人大代表除了被动参加人大会议、活动外,还可以为治国理政、为解决民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主动提出议案,出谋划策。
但现阶段,部分议案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能深入基层,没有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没有充分了解群众意见,不能准确代表民众的声音。二是有些议案只有案由、案据却没有解决方案,或者提出的方案如空中楼阁,可行性不强。
要解决上述问题应当对症下药:一是要应当充分利用闭会期间视察和专题调研的机会,加上平时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正了解人民群众需要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民众期望和现实状况的落差,在议案中准确反映民意。二是在对案由、案据进行论证的基础上,还要提供解决方案供党政机关参考。
五、敢于批评建议,在监督中支持发展
我国人大代表法规定,代表有权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有关机关、组织必须研究处理并负责答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期,多种社会矛盾高发,行政管理、社会治理问题突出。在改革攻坚时期,更应当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改革才有对象、才有方向,才能知道问题在何处,出路在何方,新的政策才能在改革中围绕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断得以调整或修正。
但是现阶段,人大代表在批评建议工作方面还不尽如人意。有些代表将审议看做是一种走过场,只做表态发言,只说好话、套话,对于问题所在却避而不谈;二是有些代表跟不上时代步伐,故步自封,对于改革潮流中的新事物、新发展持过分排斥。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是各行业的精英和杰出代表。如果每一位人大代表都能就本行业深入了解、研究,对当中存在的问题敢于提出,对政府相关工作存在的不足敢于批评建议,那么智慧的泉流便能充分涌动,相关的社会问题将得以解决,政府管理问题将得以优化。
六、勤于学习,不断提升履职素养
人大代表参政议政,参与的是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重要活动,既要发现政府工作、社会生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要及时归纳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这对人大代表的素质有非常高的要求。只有坚持学习,才能提高代表的履职能力,满足履职要求,不断适应新情况的变化。
人大代表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掌握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关注党推进改革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并在实际工作中要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树立大局意识。其次,要加强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司法等基本知识的学习,能看懂、听懂“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知道和理解国家的重大政策。最后要深入了解和研究本行业,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