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公园”人民建,建好公园为人民] 小河镇采取“三个结合”,推进“口袋公园” 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3-05-08     来源:小河镇人大代表联络站
分享:

      今年以来,小河镇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镇工作“三结合”要求,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在认真做好前期小城镇建设各项工作基础上,重点采取“三个结合”,因地制宜创新完善工作方式,充分发挥全镇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人大代表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全程献策,全镇上下共同努力,持续巩固好、拓展好来之不易的小城镇建设工作成果,不断推进全镇“口袋公园”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将“口袋公园”建设与路域环境整治相结合,打造靓丽道路“新风景”。根据各沿路村情路况,按照“分路推进、因村施策”原则,精准开展整治行动,着力打造“百花齐放、各有千秋”的良好局面。针对镇区,联合交通、城管等部门,加大日常巡逻监管、垃圾杂物清扫和违章建筑拆除力度,新建118盏太阳能路灯,补栽法桐、樱花、海棠等绿化树木4500余棵,新铺设人行步道1.8万平方米,新修慢车道4公里,新修下水道3100米,设置停车位450个,打造优美和谐的镇区环境。针对沿路村,积极组织各村党员干部、群众及志愿者等人员,以“清脏、除杂、治乱”为抓手,对全镇沿线公路两侧路基路面、路基周边、路边河道等区域内的白色垃圾、乱堆乱放、边沟杂草等垃圾杂物进行彻底清理,确保沿线公路及周边干净整洁。针对主干道,站位全镇全局通盘考虑,统筹推进南北永定线、东西黄康线和大海线等主要交通要道,以及其他乡道、村道等共50余公里的路域植树绿化工作。今年以来,陆续种植白皮松、法桐等树木1万余棵,做到“粗细高低一致,均匀排行成排”的美丽景观,达到“道旁皆是绿,入眼都是景”的绿化美化效果。目前,小河镇共打造了160余条高质量“生态廊道”,“道路穿公园,公园映道路。车行道路上,人在画中游”的美丽和谐景观正在小河蔚然成风。

      (二)将“口袋公园”建设与悠久历史文化相结合,争创文旅融合“新典范”。结合同山村争创“千年古村落”荣誉契机,邀请深耕同山村悠久历史文化的专家学者、当地群众一起多次召开座谈交流会,充分挖掘同山厚重璀璨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风土人情和别具一格的地貌特征,以争创文旅融合“新典范”为抓手,因地制宜采取“历史文化挖掘传承+千年古村旅游开发+同山矿山生态修复”措施,形成“文化保护+生态修复+经济发展+群众增收”的多方共赢良好局面。目前的同山,不仅有“周武王挥兵伐纣,八百诸侯会同山”的历史传说,也有“正月初八、三月二十八”的传统庙会,还有富硒蜜薯、纯手工粉条、皮渣的特色产品,更有昔日“荒芜”矿山变“绿颜”的自然景观,浚县八景之一的“同山晚照夕”已散发出新的美丽“容颜”,已然成为“三步一景,五步一画,民俗文化广流传,特色产品种类多,绿水青山带笑颜”的文娱休闲好去处,同山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也日益提升,正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阔步前进。

      (三)将“口袋公园”建设与争创“五星”支部相结合,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坚持把“借地绿化、见缝插绿、综合整治、变废为宝”思路融入各村争创“生态宜居星”党支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各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联户”代表、村组代表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人居环境整治、灾后恢复重建等契机,从规划设计出发、从具体实施指导、从长效管护参与,合理利用各村大空地、小角落、荒弃地、坑塘边等闲置资源,因村制宜、因组制宜、因路制宜打造一批村内“口袋公园”、街头游园,园内不仅种植树木花草显“姿色”,更是党群共建亮“红色”,为全镇“口袋公园”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增添“红色风采”。瓮城村集中整治村东头8.5亩废弃荒坑,其中3.7亩进行硬化和装修,修建了文化广场和街心公园供群众文娱休闲;剩余4.8亩正在修建鱼塘,建成后将对外承包开设“垂钓园”,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8万元。大碾村将因灾倒损村室重建与文化广场修复一体推进,不仅重建了713平方米的高标准新村室,也修复了村室前22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周边栽植树木白皮松、冬青、玉兰等树木50余棵,每晚村室门头上“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灯光映照着村室前文化广场文娱休闲的群众,别是一番幸福和谐滋味。

       目前,小河镇已建成各类型“口袋公园”70余处,在建和规划建设的有70余处,全镇“一纵两横、一环两河、一山四渠、多区广块”的小城镇建设“绿化休闲带”已初步形成,“田园中有城市,城市中有田园”的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美丽景象在全镇比比皆是,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去处的可选择性大幅增加,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也大幅提高,点亮了全镇小城镇建设新的生机和活力!

      下一步,小河镇将继续扛稳抓牢建设高标准小城镇政治责任,坚持因地制宜,不断细化完善“口袋公园”规划设计,激活特色优势,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城镇有机融合,彰显小河镇历史文化底蕴和小城镇建设内涵,努力建设宜居宜业乡村,力争在全市各乡镇(办)小城镇建设工作中走在前、当先锋、作表率,为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富美鹤城贡献“小河力量”!

 

 


审核人: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