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城镇位于桐柏县城东10公里处,总面积144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总人口3.4万人。现进站人大代表48名,其中市人大代表1名,县人大代表14名,镇人大代表33名,人大代表联络站设站长1名,副站长1名,联络员1名。
近年来,吴城镇人大主席团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精心指导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创建“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部署,按照“全员参与、制度健全、活动经常、指导有力、成效明显”的要求,把联络站建设作为增强代表履职能力、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抓手,坚持硬件设施标准化、软件建设规范化、代表活动常态化,有力强化了代表的履职意识,密切了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发挥了代表应有的作用,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保障到位,硬件设施标准化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工作,多次召开会议,就场所选定、经费保障、人员配备等专题研究讨论、协调解决,全力支持建站工作。按照方便联系群众、方便代表开展履职活动的原则和“九有”(即,有场所、有牌子、有设施、有制度、有人员、有计划、有活动、有台账、有档案)标准,先后投资20余万元,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选程教育中心等进行资源整合,改造提升代表联络站,集中设置会议室、秘书室、资料室、站长办公室,办公面积200余平方米,配备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为代表开展政策法律宣传、接待选民、服务选民、学习交流等各项活动搭建平台,为代表更好的履职奠定基础。
二、制度运行到位,软件资料规范化
坚持把建立和完善代表联络站工作制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构建分工明确、权责清晰、高效便捷的代表联络站运行机制,使代表联络站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规范制度建设。健全完善了三类人员职责、代表权利和义务、履职登记、学习培训、视察调研等制度,统一挂牌上墙,亮出代表身份,全面接受选民的评议和监督。规范接待流程。明确规定了代表联络站的受理事项范围、接待选民与群众的程序和步骤、代表联系群众的详细流程,采取固定接待和不定时接待相结合,“坐诊”接待和走访接待相结合等方式,确保选民在任何时候都能联系代表,反映问题,做到“六个有”,即“来访有登记,登记有反映,反映有处理,处理有结果,结果有反馈,反馈有记录”。规范档案管理。按照“分类整理科学、立卷归档及时”的原则,将“七簿一档一台帐”、党委和县乡人大文件、联络站工作计划及总结、代表活动计划及总结、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和人代会有关文件、代表学习宣传资料等列入归档范围,统一分类,装订成册,进一步完善了人大档案的保管、使用、归档,推动档案工作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
三、服务群众到位,代表活动常态化
精心规划开展学习交流、接待服务群众、述职评议、视察调研等有主题、有特色、有效果的各类活动,真正让代表联络站用起来、动起来、活起来。2021年以来,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积极组织全体代表参与疫情防控值班、志愿服务,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围绕街道分流岛建设、特色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开展视察活动7次;围绕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三不五零”平安村创建、污染防治等开展调研活动6次;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省市县党代会、人代会精神及相关业务知识,开展集中学习活动4次;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选民接待活动12次,进一步拉近了代表与选民的距离,架起了代表与选民之间的“连心桥”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今天的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的载体和平台作用,畅通社情民意渠道,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努力做到履行职责有新举措、发挥作用有新提升,自身建设有新面貌,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意识、勇于担当的为民情怀和奋发有为的工作激情,持之以恒加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坚决做到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