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代表联络站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全国人大决策部署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体现,也是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加强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发挥民情收集的主阵地作用。代表联络站为群众反映诉求提供了主阵地,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来保障闭会期间代表与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进行有益探索和全新实践,努力使群众不出乡镇(街道)就可向代表反映所求、所盼、所需,便于代表原汁原味地掌握民情民意。
发挥矛盾化解的缓冲带作用。代表联络站有助于群众就近即时找代表反映一些社会纠纷和矛盾问题。对于当地群众的矛盾纠纷,联络站的代表也更熟悉情况,更了解矛盾双方个人性格特点与真实需求,能更接地气、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化解工作,积极发挥协调作用,努力成为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减压阀”,更好地把矛盾和问题疏导在基层。
发挥民智转化的孵化器作用。大多数代表们都能将群众的诉求,在向有关单位反映问题的同时,积极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推动问题解决。代表通过联络站收集到的区域普遍性共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向相关部门提出的审议意见或者转交部门办理的意见建议大部分都是通过调研后集体智慧的结晶,很多部门在建议办理过程中积极吸纳代表意见建议推出相关政策,是基层民智转化助推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体现。
发挥代表活力的加油站作用。代表的政治业务素质,是代表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基础。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代表学习培训提供了固定场所,代表联络站定期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和优秀人大代表为站内代表集中授课,不断提高代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代表联络站还设有“代表超市”、“代表读书角”等,布设大量学习资料,供代表自主学习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人大代表履职的业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