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红旗井 营造好环境
——记新乡市人大代表、卫辉市狮豹头乡人大代表、土池村党支部书记任合根
土池村鸟瞰图(上为西,下为东)摄影:王天定
土池村位于太行深山区,是卫辉市、辉县市、林州市三市交界处,距新乡市75公里,县道观洪线穿村而过。700多口人,分布在山梁山坳上。
曾经的土池村,穷山恶水,十年九旱,一年到头粮食不够吃。吃的是山上泛着腐味、虫味、枯草味房檐水与窖藏水。村民十天半月不洗脸、不洗脚是常事。日子一天天走过,青年人外出打工,留下了年迈体弱的老人和孩子。
土池村“穷”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水。
水,是土池村人的命根子。缺水,曾是他们的心中之痛、心头之辱。
为了彻底改变缺水现状,土池村支部书记任合根经过几夜的苦思冥想和多次的村两委开会研究,决定打井,解决土池村的“穷”根。2017年3月,经过打报告、写请示,终于得到了上级的同情和支持,给了政策、给了项目。开始钻井了。
“咱村的深水井开钻了!”摄影:王天定
山区打井很难,尤其是在岩石上打井,需要用大量水来冷却钻头,每小时机器需要15m³水,山上本身就缺水,去哪里弄这么多水呢。从五公里外的邻村村引水、购买水库季节性的泉水雨水、向邻村借机井水、用水车拉水,把道路用砖砌水渠收集道路雨水,供打井用水,共用了四万一千方水。
打井是需要钱的,缺钱是最要命的事情,因为设备需要维修,工人需要工资,工程队打了一个多月停了。当老百姓看到机井停钻了,比工程队还急,纷纷的跑到大队问情况,当得知情况以后纷纷捐款,共计捐款8千多块钱。贫困户李军生是个重度残疾人,哑巴,看到机井打井停了,也是急的拿了300元钱送到村委会。因为资金缺口太大,村支部书记任合根先后拿出了60万,保证了施工队伍继续施工。
打井钻头磨坏了12根,当井打到约400米的地方时候,钻头断了,掉进了井里面。找专家、找技术人员、最后找到濮阳油田钻井队,才解决了这个大难题。本就三个月的工期,硬是奋斗了14个月。从施工队伍到乡村党员干部,不知克服多少重重困难。2018年6月30日终于在高山岩石上打成了一口557米的机井一眼。
“水来了,俺们盼到了这一天!”摄影:王天定
11月10日,由于来之不易,又有艰难历程,村民们为这口井起了一个名字叫“红旗井”。
要致富,要把脱贫攻坚的成果巩固下来就必须因地制宜建水厂。有了“红旗井”,土池人就想建水厂。来持续发力带动乡亲们就地就业增加收入,稳固脱贫成果向实施乡村振兴转变。
截至目前,土建厂房投资141万元,设备投资120万元,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高标准桶装、瓶装天然饮用水厂已拔地而起。水厂建成后采取全民入股、全民经营、全民分红的方式。一是可以使在家的乡亲就地就业;二是逐步增加收入,稳定脱贫,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三是集体经济有了收入,能多给老百姓办一些事实好事。
在任合根的带领下,土池村两委班子心中时刻想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道理。更没有忘记自己的生养之地,无时无刻不在考虑着土池的发展。为了全村的群众更好地发展经济,切实用好土池村被列入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传统古村落这一名片,发挥地理优势和旅游资源、民俗文化,确定了“以项目为带动,村里村外搞旅游、山上山下搞种植”的发展思路。
图为:投资261万元高标准桶装、瓶装天然饮用水厂拔地而起
图为:红旗井山庄
土池村两委干部一帮人心想一处,创新思路,他们整合上级下拨的产业扶持项目资金,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村干部带头入股,党员参与,群众跟随。把闲散的钱集中起来搞发展,搞经营。他们把山村的农副产品土特产,通过包装、加工卖出山区,变成现金。让游客在土池村不仅有吃的、有住的、有玩的、有看的、有娱乐的,而且还有可以购物,来带动我们村及周边村的旅游开展。利用村退耕还林闲置地土地,发展绿色优质谷子、红薯等农作物是村里的支柱产业。一年下来户均增收3000多元。
图为:满山遍野的连翘花
现在的土池村不仅脱了贫,而且还联办了公司加农户家集体企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大步走上了乡村振兴“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