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镇人大代表、东于曹村党支部书记张国栋带记者走进东于曹村芦笋种植基地的“地头车间”,农民们正忙着把刚采收下来的芦笋捆扎、切根、包装。 “马上就要运往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确保市民第二天就能吃上最新鲜的芦笋。”安阳众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刘彦向记者介绍道。
走进芦笋大棚,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芦笋,棚里一片繁忙景象。“芦笋富含叶酸、核酸、硒等微量元素,素有‘可食用的象牙’的美誉,是世界公认的蔬菜抗癌之王,属多年生蔬菜,一年种植、多年产收,一般可采摘10年至15年,年份越长,产量也会越高。”刘彦指着这片土地说,今年行情比较好,一年一亩能采近3000斤好笋,预计今年的产量达10吨,收成120万元,很难想象这片以前被农民不看好的庄稼地如今变成了金饭碗。
为发展高效农业,提高村民收入,李桂芬牵头成立合作社,投资200余万元建起了总面积200亩,大棚面积100亩44个大棚种植芦笋,通过几年的精心管理,芦笋陆续采摘上市,销往北京、四川、上海、广东等地的大型商超。
如今,芦笋基地建起来了,合作社的农户现在即使不种地,每年也有每亩地1300余元的收入。同时,合作社给无法外出务工的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增收途径。“最多的一天,有30个人来这里干活,由于工资是按天结算,村民可以合理计划时间,家事工作两不误,每小时8元的收入对于每个村民来说,都是很可观的。”正在打捆芦笋的农民刘爱霞说。
如今,在这里,越来越多的农民“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能通过种芦笋鼓起钱袋子,走上致富路,也让刘彦对芦笋种植更加有信心。对今后的发展,刘彦干劲满满:“我们计划投资2000万元,延伸产业链条,分三期建设精深加工、完善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不断提高芦笋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将有大‘钱’途的产业做大做强,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