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店镇人民政府关于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2019-09-30     来源:采编
分享:

李店镇人民政府关于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2019年9月30日在李店镇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李店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张洪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李店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各位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2019年以来,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首要举措,立足于本镇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精心布局,统筹谋划,在对原有产业基地提档升级的同时,围绕县定大环线、镇内小环线,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大力发展蔬菜、林果、花卉、中药材四大支柱产业。通过创优投资环境、改善基础设施等,发展壮大农业实体经济,强力打造新的产业示范基地,助推特色产业向纵深发展。

一、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我镇已发展蔬菜13000余亩,花卉6000余亩,林果5000亩、中药材4000亩,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基地14个。我镇特色产业发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成效和特点:

1.产业布局已初步形成,优势特色产业日趋显现。目前镇中南部形成了以正大、牧原养殖为龙头的现代化、规模化的畜牧养殖区,镇西北部形成了以卓合林果、构树扶贫基地为龙头的林果种植区,镇东部形成了以东升艾草为龙头的艾草种植区,镇北部形成了以丙玉蔬菜、供港蔬菜、满义设施蔬菜、仙富翁设施蔬菜为龙头的蔬菜种植区,优势特色产业正在向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镇域内产业布局明晰,典型亮点突出。

2.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良好,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一是以供港、丙玉为代表的露地蔬菜,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完善基础设施,改进种植技术,改良种植品种,生产的高端蔬菜远销到香港,“供港”“丙玉”蔬菜已成为当地市场的标杆蔬菜产品。今年以来,又流转土地5000余亩,扩大生产规模,有效的带动了周边四个村群众增收致富。二是狠抓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去年以来我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天易农构乡有限公司,流转土地2000余亩,打造构树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饲草站一处,拟建设湖羊养殖场一处,形成构树种植-加工饲料-发展养殖的构树产业链。三是打造以卓合林果为代表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田园农业综合体新典范。在镇党委政府统筹谋划下,卓合林果专业合作社打破单一的林果种植模式,依托于周边湾刘水库的区位优势,采取度假休闲+生态农业体验+乡村民俗文化相结合的发展路径,以乡村旅游为支撑,带动林果种植销售、餐饮娱乐、旅游观光、手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林果产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四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高科技设施蔬菜。去年以来,李店镇积极赴外地考察学习先进现代农业管理经验,成功引进了山东寿光满义设施蔬菜、仙富翁设施蔬菜,发展高效蔬菜产业,通过示范带动,助推我镇蔬菜产业提档升级。至目前,我镇为设施蔬菜产业申请奖补资金1510万元,流转土地5000亩,为项目建成落地,发挥效益打下坚实基础。

二、存在问题

 我镇近几年来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在产业发展进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 土地流转方面。目前我镇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对土地需求量不断增加,滞后的小农意识影响土地流转与经营主体的发展,现有的连片集中土地满足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少数年岁大的农户已经习惯家庭承包的经营模式,出于对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认识不足,一分部人不愿参与特色产业种植,或者不愿意把土地流转给大户或者企业,更有少数群众漫天要价,为土地流转顺利开展增加了难度。

2. 资金短缺问题。资金短缺制约了特色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及扶持力度不够。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镇党委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生活条件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总体看来,依然无法满足我镇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及大户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步伐。

3. 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选择进城务工,而不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留在农村的大多年龄偏大,或者文化程度偏低,这部分人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轻车熟路,但对于现代化的特色产业发展所知甚少,无法有效满足特色产业发展对技术型劳动力的需求。

三、下一步打算

为了进一步扩大我镇特色产业的发展规模,一方面要总结经验,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氛围;另一当面,不断开拓创新,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寻求突破。

1.继续发挥资源优势,把现有特色产业做强做大。镇政府将加大对特色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引导四大特色产业往纵深方向发展,通过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不断提升特色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扩大产业化辐射范围。

2.培养现代化农民,培育新型合作组织。农民是特色产业发展的主体,也是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方面镇政府将积极向上争取,请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加大技术辅导投入,另一方面,依托于现有的丙玉、满义等龙头企业,开展农民实用种养技术培训,打造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现代化农民队伍,通过培养新型农民来培育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不断完善特色产业发展体系。

3.正确引导方向,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一是信息引导,为农业的转型提供信息,帮助农民发现资源优势,挖掘发展潜能,不断开发具有本土气息的特色产业,同时,在特色产业的成长过程中,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应用。二是政策引导,在特色产业发展中,给予政策倾斜和财政扶持,充分利用扶贫产业奖补资金,多渠道协调金融资金供给,加快基础设施完善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援助,助推特色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审核人:蒋建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