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姜庄乡组织工作围绕“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提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两个基础目标,破解“人、治、物、效”四个难题,依托“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和推进“十大战略”两个契机,努力实现“干部带头、党员争先、群众参与”工作格局,以党的建设高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
聚焦“人”,建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把建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作为重要抓手,坚持选优、配强、育好多措并举,努力使党员干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一是严把党员入口关,党员发展对象向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倾斜,并积极为发展对象提供工作锻炼平台,提升党性修养和工作能力,通过工作考察,培育年轻后备干部。二是培育村级领头雁,结合“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把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及“两委”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乡镇党校培训重中之重,让农村党员干部“政治过硬、作风过硬、能力过硬”,夯实基层基础,每年定期开展不少于10期的乡镇党校专题培训,实现了党员培训全覆盖。三是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一方面在7个内设机构、5个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基础上,结合具体工作实绩和个人特点进行人岗适当优化调配,深入推进干部轮岗制度;另一方面重点开展综合行政执法和党政便民服务两项工作,实施行政执法人员和便民服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四是强化人才培育,一方面通过“两个微信群”,搭建人才沟通联系平台,加大高层次人才对接引进,提升人才动力;另一方面结合“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和姜庄乡农业发展现状,积极申报新型农业经营及技能培训计划,并深入一线培育实用人才。截至目前,借助王屯村玛莎莉红薯实验培训基地,培养红薯育苗、栽培、冷藏技术人才项目已相对成熟。
聚焦“治”,提升基层党组织治理效能。一是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村整顿,深入贯彻乡镇工作“三结合”,在44个党支部中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对标销号、立行立改。二以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为抓手,夯实团委、妇联、民兵、人民调解等配套组织建设,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经济发展等中心工作中,通过发挥党员干部作用,引导不同群体参与配合,凝聚工作合力。三是提升基层治理,按照“自治、法治、德治、数治”四治融合,协同推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优化“一约五会”工作机制,指导38个村(社区)按照常住村民、外出人才、家有无人居住庭院在外人员等框架建立人员数据库,实现中心工作全覆盖,并通过人员数据分析,最终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人岗匹配”。
聚焦“物”,强化基层党建基础保障。一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方面总结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经验,依托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村党组织主导流转土地、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分红收益;另一方面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残垣断壁拆除、农村宅基地清理规范、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整合村集体资源,强化资源利用,大力招商引资、落地项目。二是全面落实激励保障措施,按时足额兑现基层工作经费和干部报酬待遇,将基层党组织运转资金保障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三是规范化建设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实现38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基层党建及便民服务提供保障。
聚焦“效”,压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一是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同各自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二是常态化推进党建观摩,坚持季度党建观摩制度,紧扣活动评比主题,查摆问题、对标先进,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提升。三是常态化举办“支部书记擂台赛”,通过每月一次的擂台赛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提升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能力素质。四是深入开展“人人学业务、人人讲业务”活动,科级干部、业务骨干轮流主讲,对标百强奋斗目标,全面提升新形势下基层干部能力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