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庄乡“四结合”促进村集体经济新发展

2021-07-10     来源:新闻采集
分享:

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方面,事关乡村振兴全局,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提升,姜庄乡抢抓发展机遇,多措并举积极培育村集体经济。


一是把抓党建同村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姜庄乡党委紧扣“创五好强双基”示范行动要求,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先锋作用,结合县委村级党组织领办农业经济合作社相关要求,引导各村党组织积极培育产业典型。截至目前,石营村依托“银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千佛阁依托千亩烟方,逐步探索以农业产业为核心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道路。


二是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同村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依托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整合村集体资源,抓住宣传引导、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设置,经营运行这“五个关键环节”,全面盘活资源现状,为推进“三变”工作奠定基础。截至目前,38个村共核资集体土地总面积103421.31亩,其中农用地83390亩,建设用地18320亩,4588亩。


三是把特色农业发展同村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为中心,瞄准农业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充分利用近8万亩土地资源,规划种植烟叶、辣椒、大豆等经济作物,培育特色农业品牌,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群众收入,比如河北王豆腐深加工项目,就是在大豆核心区项目建设基础上,不断拓展产品加工产业链,提升了产品品牌价值。既要精于农业种植,又要精于产销一体化发展,力争构造集良种繁育、机械化作业、农产品深加工、品牌创建、市场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产业链。


     四是把人才培育同村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紧盯村“两委”换届后各村年轻优秀干部和在外成功人士,为这些人搭建工作平台,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一方面,利用各村“两个微信群”,建立家乡同在外成功人士沟通联系平台,鼓励全乡党员干部及各行政村(社区)两委干部积极通过身边的亲戚朋友、同学校友、社交网络等各种关系推介政策,引导在外创业人士返乡置业、返乡就业,让这些人关注家乡发展、参与家乡建设、贡献自身力量;另一方面,为在外创业人员提供工作平台,激发他们的家乡归属感,引导他们返乡流转土地,助力乡村振兴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比如千佛阁村在外创业人才杨涛响应乡党委号召,返乡流转土地1300亩,发展千亩烟方,带动周边40余群众就业,增加群众收入,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审核人: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