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三牛”精神,凑响人大为民强音

2021-06-26     来源:新桥镇联络站
分享:

     2021年,是辛丑牛年。在年初开的全国政协茶话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发展新阶段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向全国广大党员干部提出殷切期望,要努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牛”精神,为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自古至今,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牛都深受中华民族的喜爱和推崇。人们把牛视作刻苦、踏实、坚韧的象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弘扬“三牛”精神,充分彰显了“三牛”精神对于推进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image.png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充满了新的期待。作为乡镇人大,要深刻领会和弘扬三牛精神,可谓恰逢其时,十分必要。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做好人大工作,没有“三牛”的精气神,人大监督活动就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大力发扬“三牛”精神是落实中央领导指示的需要,是提升人大代表素质的需要,是忠诚履职的需要。

image.png

     弘扬孺子牛精神,做到为人民服务。我们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人大为民、无私奉献是人大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乡镇人大工作者处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的第一线,只有像孺子牛那样踏踏实实、任劳任怨、一步一个印,不计得失,不讨价还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能提高政治站位积极应对各种新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监督需求。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利益调整期和矛盾多发期,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前所未有、难以预料的风险前所未有、平安法治建设的难度前所未有。可以说是“日日敏感、月月艰险、时时危机”,人们迫切需要基层人大主席团提供公正、高效、便捷的服务。建立乡镇人大代表联络站有效确保“诉求有人引导,咨询有人回答,材料有人接收,调解有人登门,结果有人回复”一站式服务机制,做到“一张笑脸送迎,一杯开水相递,一把椅子让座”,彻底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形象,增进同人民群众的亲近感。

image.png

       弘扬拓荒牛精神,推动人大创新发展。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立足新时代,要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打破陈规陋习,深化人大改革。优化人大资源配置,创造性地推动工作。譬如人大代表调解民生工作,能在一线调解的就在一线调解,能在现场解决的就在现场解决,决不无缘无故折腾群众,决不生搬硬套麻烦群众,多为当事群众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尽量减少群众办事的成本,妥善考虑方方面面的利益和社会影响,力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我们可探讨有没有更合适的路子,能否借助智慧互联网建设,搭建人大工作平台,优化工作流程,让人大变得赋有情味,工作更高效,群众便捷守法。还有法律无偿援助问题,群众需求不断攀升,人大对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庭需要实施救助的,可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维护好弱势群体的正当权益。

       弘扬老黄牛精神,努力做到勤勉敬业。世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想要拥有什么,就要为之奋斗。艰苦奋斗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政治本色。一要提高政治素质。人大岗位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攫取个人利益和捞取好处的平台。不能当“两面人”,人前人后两个角色。要严守政治纪律和规矩,操守职业道德。二是要加强作风建设。做艰苦奋斗的老黄牛,正确对待艰苦,耐得住清苦和寂寞,吃苦在前,勤恳敬业、忠诚实干,面对困难和挑战要撸起袖子、脚踏实地加油干,当好实干家。三要学习英模,向先进典型看齐。学习英模人物的高尚情怀,不要把社会上一些庸俗的东西带进工作岗位,不与别人比面子,不与别人比排场,不与别人比阔气,时刻做到警钟长鸣,洁身自好。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在新形势新任务下,人大工作者要弘扬“三牛”精神,不用扬鞭也奋蹄,深耕人大事业,常怀爱民之心,常思为民之策,常练为民之功,如此方奏响人大为民的最强音。


审核人:周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