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十三五”,迈进“十四五”,高码头镇紧紧围绕“守住底线、创造亮点、乡村振兴、东部领先”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产业发展,不断改善民生水平,切实提高全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和美范县”作出更大贡献。
(一)强化农业基础,发展高效农业。依托华晨中药饮片制剂有限公司,持续扩大中草药种植规模,到2025年,全镇中草药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力争成为中药材种植专业镇;以现有的2个食用菌种植基地为基础,推动产业向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方向发展,到2025年全镇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加工能力达到年加工量500吨的规模。采取激励措施,调动群众温棚瓜菜种植的积极性,到2025年争取粮菜间作轮作面积10000亩,保鲜储存能力达到20000吨的规模,并实现产品销售精细化,打造出2个知名商标品牌;以大袁庄村樱桃、冀庄蟠桃等种植项目为基础,积极发展旅游采摘项目,增添绿色旅游成分,到2025年全镇经济林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全镇森林绿化率达到46%。
(二)加大招商力度,推进工业发展。立足自身资源,致力工业发展,按照《范县高码头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0-2030)》,建设占地面积600亩的工业园区,围绕羽绒加工、木业加工、小商品来料加工、新能源等产业,招引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各类成长型小企业落地,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产业附加值,形成财力支撑。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承接发达地区工业生产的转移,引进亿元以上投资项目5个、3亿元以上项目1个。
(三)完善基础设施,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在镇驻地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处,按时投入使用。投资2.1亿元,启动万通产业园二期工程,新上一家医疗器械生产公司,引进一家羽绒深加工项目,新建一处35KV变电站。持续抓好风力发电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按时投入使用。天然气入户率达到70%以上,各村建成垃圾收集点,实现“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垃圾标准化处理目标。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逐步完善群众办事、养老、医疗、文体娱乐等基础设施;到2025年,全镇主要干渠、支渠全部硬化,基本农田实现井渠双配套、机电双保险、旱涝保丰收。
(四)抓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脱贫成果,建立防返贫机制。持续跟进了解贫困户情况,降低贫困户返贫的可能性;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生产技能,力争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人才回流,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三农”人才队伍,激发乡村经济发展后劲。完成丁河涯旧村改造,建成丁河涯新村和牛楼新村,村庄整合搬迁工作全面铺开。沿范台梁高速和国道G342打造2条绿色生态带。天然气入户率达到70%以上,各村建成垃圾收集点,实现“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垃圾标准化处理目标。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逐步完善群众办事、养老、医疗、文体娱乐等基础设施。
(五)强化社会保障,增进民生福祉。2025年前争取投资三千万元建设、完善留守儿童学校,使班级数达到48个,满足全镇小学学生的学习条件,并在全镇建设幼儿园27所;着力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建设。按照规划建设标准化卫生室,镇卫生院建成医技楼,增添基础医疗器械,住院床位达到100张,满足群众就诊需求;,对现有敬老院进行升级改造,并引导逐步建立健全的社会养老体系,集中供养达率到70%;进一步加大文化广场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弘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推进殡改工作再上新台阶,提倡新型丧葬方式,移风易俗,厚养薄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