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城关镇河西社区乡贤馆隆重开馆,县镇两级领导、百余名贤达人士参加开馆仪式。开馆当天社区“两委”组织召开乡贤恳谈会,河西社区新乡贤、经商创业成功人士踊跃捐款捐物、支持家乡公益事业,并围绕社区集体经济、移风易俗、前景规划等方面建言献策,共谋河西振兴。
乡贤馆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城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按照“支部引领、乡贤助力、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发动乡贤,动员群众,利用闲置院落建设乡贤馆。该馆选址于清朝时期建成的山陕会馆——一个由门楼、主楼、配楼、西楼等建筑群组成的三进院落,东西长130米、南北宽40米。该馆以“乡情乡愁”为主题,旨在用乡愁乡情招贤纳士、招财引智。
来到院落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香古色的门楼,门楼北侧的简笔画展示河西先民依水而居、靠水吃水的劳作场景。过庭北侧是河西简介,概述历史变迁;南侧是老照片墙,浓缩时间印记。穿过七米长过庭就是院落,院落内直径两米的大鼓格外显眼。鼓上书写“乡村振兴”四个大字,寓意是乡村振兴战鼓响。字的颜色是中国红,寓意前程辉煌,日子红红火火。字体采用行楷体,既有楷书的厚重沉稳,又有行书的活泼灵动,寓意乡村振兴的道路蹄疾步稳。
院落中点缀石滚、石磨等器具,凸显红石文化;南墙上展示襄城古今名人,彰显文化底蕴;北侧房屋内陈列旧进劳动、生活器具,展示农耕文化,承载浓浓乡愁。西侧主楼命名为河西记忆,一楼是乡贤馆、二楼是村史馆。铭记河西的历史变迁,铭记河西的发展历程,铭记为河西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激励更多的群众发扬优良传统,爱家乡、爱祖国,向好向善、敬老孝亲,踏实做人、勤勉做事,勇立新潮头、奋进新时代!
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丰富场馆功能,结合学习教育活动把该馆打造成党史馆;邀请县书法家协会、音乐家协会、文艺家协会等团体定期开展活动,打造文化馆、国学馆。使该馆成为集党史文化、农耕文化、红石文化、国学传统文化和新乡贤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场馆,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智力源泉。
镇党委书记仲晓菲指出:要以此次乡贤馆开馆为契机,在全镇上下进一步掀起宣传乡贤、学习乡贤、争做乡贤的新热潮,激发团结拼搏、比学赶超的新动能,以乡贤精神为引领,推动城关镇在奋进“十四五”的新征程上谱写“产业立镇、旅游兴镇”的时代华章,为建党100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