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信诈骗案件的种类及具体诈骗方式
五大类是电话诈骗类、短信诈骗类、网络诈骗类、信件诈骗类、其他方式诈骗,分别为17种、7种、7种、4种、8种。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常见诈骗手法
(一)电话诈骗类
1、冒充公检法机关人员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随意拨打手机、固定电话,显示国家机关的热线号码、总机号码,以受害人电话欠费、被他人盗用身份、涉嫌洗钱犯罪等为由,以检查受害人银行存款、网上通缉等手段进行威胁恫吓,骗取受害人汇转资金到指定安全账户。
2、医保、社保诈骗:犯罪分子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医保、社保出现异常,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涉嫌洗钱,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便于核查等理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3、解除分期付款诈骗:犯罪分子通过专门渠道购买网站的买家信息,再冒充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声称“由于银行系统错误原因,买家一次性付款变成了分期付款,每个月得支付相同费用。”之后再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诱骗受害人到ATM机前办理解除分析付款手续,实施资金转账。
4、邮寄包裹涉毒诈骗。犯罪分子群发手机短信,虚构事主邮寄包裹涉毒、涉枪等事实,并留下所谓“报警咨询电话”,诱使受害人主动与犯罪分子联系,让受害人相信其包裹涉毒,身份被冒用涉嫌犯罪,再以保护资金安全为由让受害人将钱转账到犯罪分子指定账户。
5、金融交易诈骗:犯罪分子以某某证券公司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散布虚假个股内幕消息及走势,获取受害人信任后,又引导其在自身的搭建虚假平台交易上购买期货、现货,从而骗取股民资金。
6、票务诈骗:犯罪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工作人员以事主“航班取消厅、提供退票、改签服务”为由,逐步将其引入诈骗圈套,要求多次进行汇款操作,实施连环诈骗。
7、虚构车祸诈骗: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为由,要求对方立即转账,当事人因情况紧急便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打入指定账户。
8、虚构绑架诈骗: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亲友被绑架、如要解救人质必须立即将款打到指定账户并不能报警,否则撕票,当事人因事情紧急,不知所措,按照嫌疑人的指示将钱打入指定账户。
9、虚构手术诈骗: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子女或老人突发疾病,需要紧急手术为由,要求施主转账方可治疗。
10、电话欠费诈骗:犯罪分子冒充通信运营企业工作人员,向事主拨打电话或这届播放语音提示,以其电话欠费为由,要求将欠款转入指定账户。
11、电视欠费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广电工作人员群拨电话,称以受害人名义在外地开办的有线电视欠费,让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补齐欠款,否则将停用受害人本地的有线电视并罚款。
12、购物虚构消费退税诈骗: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购房、购车人信息后,谎称国家鼓励消费、税收政策调整等可办理交易税、购置税退税,要求受害人在ATM机上实施“绑定”退税账号操作,实际是将银行卡内存款转入了指定账户。
13、猜猜我是谁:犯罪分子获取受害人的电话号码和机主姓名,打电话给受害者,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受害者描述冒充熟人身份,并声称要来看望受害人,随后,编造其被刑事拘留或者治安拘留等理由,向受害人借钱,很多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就将钱打入犯罪分析的银行卡。
14、破财消灾诈骗:犯罪分子先获取事主身份,职业、手机号等资料,拨打电话自称黑社会人员,兽人雇佣要加以伤害,但是事主可以破财消灾,提供账户要求受害人汇款。
15、冒充领导诈骗:犯罪分子假冒上级领导身份给下级单位相关人员拨打电话,谎称有项目资金、或严厉词语告知到“我办公室”来,再以突然有事,临时送礼等名目,要求受害人汇款到某账户。
16、快递签收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快递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有其快递需要签收但是看不清具体地址、姓名,需要提供详细信息便于上门送货,随后,快递公司人员将送上物品(假烟或者假酒),一旦事主签收后,犯罪分子再拨打电话称其已经签收必须付款,否则讨债公司或者黑社会将找麻烦。
17、提供虚假考题诈骗:犯罪分子针对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拨打电话,称能提供考题或者答案,不少考生急于求成,实现将好处费首付转入指定账户。
(二)短信诈骗类
18、中奖诈骗-娱乐节目中奖诈骗:犯罪分子以“我要上春晚”、“非常6+1”、“中国好声音”等热播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手机群发短消息,称其已被抽选为节目幸运观众,将获得巨额奖品,后以需交手续费、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实施连环诈骗,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19、引诱汇款:犯罪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直接要求对方汇入存款,由于事主正准备汇款,因此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未经仔细核实,不假思索即把钱款打入骗子账户。
20、刷卡消费:犯罪分子群发短信,以事主银行卡消费,可能系泄露个人信息为由,冒充银联中心或公安民警连环设套,要求将银行卡中的钱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或套取银行账号、密码从而实施犯罪。
21、高薪招聘: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以月工资数万元的高薪招聘某类专业人士为幌子,要求事主到指定地点面试,随后以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22、贷款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称其可谓资金短缺者提供贷款,月息低,无需担保。一旦事主信以为真,对方即以预付利息、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23、复制手机卡诈骗:犯罪分子群发信息,称其可复制手机卡,监听手机通话信息,不少群众因个人需求主动联系嫌疑人,继而被对方以购买复制卡、预付款等名义骗走钱财。
24、冒充房东诈骗:犯罪分子冒充房东群发短信,称房东银行卡已换,要求将租金打入其他指定账户内,部分租客信以为真将租金转出方知受骗。
(三)网络诈骗类
25、钓鱼网站诈骗:犯罪分子以银行网银升级为由,要求事主登陆假冒银行的钓鱼网站,进而获取事主银行账户、网银密码及手机交易码等信息实施犯罪。
26、低价购物诈骗: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的物品等转让信息,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即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27、QQ诈骗-冒充亲友诈骗: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后,冒充该QQ账户主人对其亲友或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等紧急事情为名实施诈骗。
28、QQ诈骗-冒充公司老总诈骗:犯罪分子通过搜索财务人员QQ群,以“会计资格考试大纲文件”等为诱饵发送木马病毒,盗取财务人员使用的QQ号码,并分析研判出财务人员老板的QQ号码,再冒充公司老板向财务人员发送转账汇款指令。
29、网购诈骗:犯罪分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淘宝店铺,一旦事主下单购买商品,便称系统故障,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受害人填写好淘宝账号、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后,卡上金额不翼而飞。
30、订票诈骗:犯罪分子利用门户网站、旅游网站、百度搜索引擎等投放广告,制作虚假的网上订票公司网页,发布订购机票、火车票等虚假信息,以较低票价引诱受害人上当。随后,再以“身份信息不全”、“账号被冻”、“订票不成功”等理由要求事主再次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31、虚构色情服务诈骗:犯罪分子在互联网上留下提供色情服务的电话,待受害人与之联系后,称需先付款才能上门提供服务,受害人将钱打到指定账户后发现被骗。
(四)信件诈骗类
32、中奖诈骗-冒充知名企业诈骗:犯罪分子冒充三星、索尼、海尔等公司名义,预先大批量印刷精美的虚假中奖刮刮卡,通过信件邮寄或雇人投递发送。
33、中奖诈骗-电子邮件中奖诈骗: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即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达到诈骗目的。
34、办理信用卡诈骗:犯罪分子通过报纸、邮件等刊登可办理高额信用卡的广告,一旦事主与其联系,犯罪分子以“手续费”、“中介费”、“保证金”等形式要求事主连续转款。
35、收藏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各种收藏协会的名义,印刷邀请函邮寄各地,称将举办拍卖会并留下联络方式。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则以预先交纳评估费、保证金、场地费等名义,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入指定账户。
(五)其他方式诈骗
36、ATM机告示诈骗:犯罪分子预先堵塞ATM机出卡口,并在ATM机上粘贴虚假服务热线告示,诱使银行卡用户在卡被吞后与其联系,套取密码,带用户离开后到ATM机取出银行卡,盗取用户卡内现金。
37、伪基站诈骗: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向广大群众发送网银升级、10086移动商城兑换现金的链接,一旦点击后便在事主手机上种植获取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的木马,从而进一步实施犯罪。
38、微信诈骗-伪装身份诈骗:犯罪分子利用微信“附近的人”查看周围朋友情况,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骗取感情和信任后,随即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39、微信诈骗-代购诈骗:犯罪分子在微信圈假冒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一旦获取购货款则无法联系。
40、微信诈骗-爱心传递诈骗:犯罪分子将虚构的寻人、扶困的帖子以“爱心传递”的方式发布到朋友圈里,引起不少善良网民转发,实则贴内所留联系方式绝大多数为外地号码,打过去不是吸费电话就是通信诈骗。
41、微信诈骗点赞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平台,一旦商家套取完足够的个人信息后,即以“手续费”、“公证费”、“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42、微信诈骗-利用公众账号诈骗:犯罪分子盗取商家公众账号后,发布“诚招网络兼职,帮助淘宝卖家刷信誉,可从中赚取佣金”的推送消息。受害人信以为真,遂按照对方要求多次购物刷信誉,后发现上当受骗。
43、二维码诈骗:诈骗分子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三、宣传及预防小常识 那么群众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加强防范,群众因防范谨记“三不一及时”和“六个一律”、“十个凡是”。
三不一及时:
不轻信:绝对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或者手机短信,不管犯罪分子使用任何花言巧语或恐吓,都不要轻易相信,及时挂掉电话。
不透漏:强化自我心理防线,不因贪图小利而受犯罪分子诱惑,任何情况下,切忌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密码等信息。
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尝试,保证自我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尤其是设计到网银业务的,要格外谨慎,特别是一些公司财务人员和常有资金往来的人员,在汇款转账时需要核实清楚再转账。
及时报案:感觉自己撒谎能够当受骗,请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骗子的银行账户、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一边公安机关及时开展侦查破案工作。
六个一律:
1、接电话,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2、接电话,只要一提到中奖,一律挂掉
3、接电话,只要一谈到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一律挂掉
4、所有短信,凡是要你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
5、不认识的人发来微信要你点击链接的,一律不点
6、所有170开头的电话,不律不接
十个凡是:
1、凡是自称公检法电话办案要求的
2、凡是让汇款到“安全账户”审查的
3、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求先打款的
4、凡是通知“家人朋友”出急事要求先汇款的
5、凡是电话中索要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的
6、凡是要求开通网银远程操控接受检查的
7、凡是要求秘密配合叫到隐蔽场所接受调查的
8、凡是登录网站要求查看通缉令的
9、凡是电话自称领导(老板)突然要求汇款的
10、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求输入银行卡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