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楼村十七烈士井
4月5日,记者慕名到夏邑县杨集镇袁楼村采访。在村北的袁楼十七烈士陵园门口,见到一群学生正手执队旗、颈系红领巾,整齐列队进园参观。
袁楼十七烈士井位于杨集镇袁楼村北一处烈士陵园之内,穿过两侧直立松柏的小路,对面立有一个方形底座的墓碑,上书“十七烈士永垂不朽”,沿墓碑向南,一座坟冢显现在绿荫掩映之下,坟冢东侧立有一青石碑,虽历经风雨,但碑文依然可辨,石碑之下,有一口用青砖砌成的土井,下面埋葬着在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17名烈士的遗骨。
“1947年10月的一天,山东省金乡县民兵担架队一行18人,随刘邓大军南下支援前线,在进入夏邑县杨集袁楼村西侧的洪河岸边时,突然遭到国民党赵敬寅部队的截击,虽经顽强抵抗,终因寡不敌众,有一人当场殉难,其他17人全部被俘。之后,他们被押到袁楼村北地的一个深水井旁边,民兵们威武不屈,奋起抵抗,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敌人就用手推、用脚踢、用枪托捣,把他们推到井中,在井中他们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赵敬寅恼羞成怒,下令枪击,17位勇士以身殉国,壮烈牺牲。”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岳华深情讲述,几度哽咽。这17位烈士年龄最小的只有18岁,并且直到现在都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
1989年12月,为纪念烈士英灵,教育子孙后代,当地政府和村民在原水井上建起一座烈士墓和纪念碑,并尊称其为“烈士井”。夏邑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李红亚告诉记者,每逢清明节,前来陵园参观、缅怀革命烈士的干部群众和学生络绎不绝。大家通过敬献鲜花、鞠躬叩首、摆放祭品等方式,告慰烈士在天之灵。
当天,正在忙碌指挥硬化陵园道路的杨集镇人大主席洪金标动情地说:“人民英雄人民爱,我们一定要把17烈士陵园建设好、保护好,为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