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都里镇位于殷都区西北部山区,两省一市(县级市)三县交界处,距安阳市50余公里,西部与林州东岗镇接壤,北临漳河,与河北省涉县、磁县隔河相望,东部、南部与铜冶镇为邻,林清公路横穿全境,交通四通八达,向西穿林而达晋,向北过河而入冀。都里镇是连接晋冀豫三省交界要塞,全镇幅员面积87平方公里,为殷都区面积第一大镇,是殷都区最偏远的乡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全镇共有1.1万亩耕地,2.5万人,下辖18个行政村,26个自然村。
在2020年年底未换届前,我镇大多数村庄的支部书记和村主任都是人大代表,他们在积极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中做了大量工作,是各项政策的扎实执行者。
二、主要做法
自改善人居工作开展以来,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乡村振兴相关文件及都里镇年初制定的工作思路,做好组织领导、突出重点,统筹安排,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强化领导,建立长效机制。组织召开班子成员、各村支书、主任和镇直各单位参加的全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我镇2020年改善人居环境工作,落实了责任,明确了目标。镇直各单位、各村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责任主体,各村支书是第一责任人,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保持重要日程,保持保洁长效机制,彻底改善、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提升我镇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制作宣传标语、村委会广播、微信平台等方式,扎实开展“全域无垃圾”“秋冬战役和村庄清洁”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关注改善人居环境、支持改善人居环境、参与改善人居环境工作。目前,悬挂标语38条,村委会每天定时广播,宣传相关知识,营造了浓郁的社会氛围。
(三)强化整治,改善人居环境。一是对农村各类垃圾进行全面清理,清除了村内私搭乱建等临时建筑物和乱贴、乱画,有效解决了垃圾围村、围田、围路问题。二是清除村内道路堆放的砖、砂石以及废弃的建筑材料和杂物,以及主要道路两侧的杂草、杂物乱堆,拆除道路两侧的违章建筑等,达到了道路畅通、整洁、干净。三是我镇实行政府加市场化运作的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机制,对镇区、村庄的垃圾进行了集中收集清运。截止目前,从今年年初开始,在全镇集中开展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达到了全镇村庄无垃圾堆放、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道路两侧环境干净,基本实现了农村环境“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目标。
(四)强化监管,建立长效机制。一是抓队伍建设。全镇18个行政村,聘用扶贫公益性岗位239人为保洁员,村内自筹35人,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实现常态化管理。二是抓机制建设。制定督查考核办法,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坚持月排名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建立红、黑旗制度。在日常考核过程中,重点考核保洁机制运转情况,制度落实情况,督促各村组织制度、管理办法、考核办法、管理员职责及考评办法落实到实处。三是抓规范管理。健全保洁员选聘机制,全镇选聘239名贫困对象为保洁员,村内自筹35人参与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对贫困户保洁员的规范管理,保证全镇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三、取得实效
利用都里镇脱贫攻坚工作为契机,以创建乡村振兴示范为目标,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卫生改厕、安全饮水、道路畅通、扶贫产业培育等工程。目前,改善人居环境示范村—古井,完成初步建设,全镇完成粉刷墙体10万平方米,实施农房抗震加固401户,栽植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建设文化墙及景观花墙9处,道路硬化41331.5平方米,铺设管网7153.1米,建造桥梁一处,切实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今年,共完成投资1000余万元。
四、意见建议
(一)推进“特色农产品+采摘园”的发展。几年来,我镇大力推广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已初见成效。大红袍花椒、富硒高钙小米等农产品获得市场高度认可。下一步,我镇将立足本地实际,积极促进采摘园的发展,最终达到以农业推进旅游业、以旅游业带动农业的效果。希望上级能够给予相关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
(二)打造都里镇旅游环线。按照都里镇“一红、一绿一品”总体规划,对李珍—跃进渠纪念馆、南庄、北庄、好井、红色教育基地、古井和都里、南阳城、许家滩、盘金脑、湿地公园、东郊口、三里湾、上寺平、十八盘、杨家河”环线绿化改造提升,保洁长效开展,打造旅游环线,预计投资300余万元。希望上级能够帮助推广宣传,并给予优惠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