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岗镇核桃树村大王庄组万亩富硒雪梨基地,一眼望去,成片成片郁郁葱葱的梨树迎风摇曳,枝头挂满皮薄硕大的雪梨,景色令人陶醉,令人充满希望。基地负责人张正军见人就说,这多亏了镇人大代表赵俊、刘正兵同志的建议,是他们提的建议促使了万亩富硒雪梨基地的建成,实现了“一人一亩丰产田、一户一个林果园”的美好愿景,开辟了一条可持续绿色高效发展产业,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拓宽了渠道。
黄岗镇属浅山丘陵地区,群众以种植花生为主,近年来,群众习惯于每年种植花生,导致土地重茬,地力下降,花生死棵烂根,生长发育不良,病虫害严重,产量低。同时花生价格不稳,群众增收困难。镇人大代表赵俊、刘正兵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怎样帮助农民增收,成为他们工作中经常讨论的课题。经过走访、调研,发现富含微量硒元素的晚秋雪梨适宜种植,价格好,需求旺盛,同时,红叶观赏期间,正是晚秋雪梨成熟之际,果实挂枝头又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游客既可饱眼福又可饱口福,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经过充分论证、酝酿,提出了“在黄岗镇核桃树村、刘老庄村、光荣庄村建设万亩富硒雪梨”的建议,此建议得到了黄岗镇政府大力支持,镇政府负责为项目签字背书,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顺利实施。经过一年的建设发展,梨树已经成片成林,雪梨挂满枝头。
据了解,原来花生一亩净收入1000元左右,现在雪梨一亩4000斤,按每斤2元算,收入可达8000元,除去农药化肥、人工费等,每亩净收入达到6000元,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村级依托合作社,通过帮助公司回收雪梨,每公斤雪梨村级集体经济提取0.01元,按每年最低产量2000公斤计算,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大大增强村级组织自身“造血”功能,达到了政府产业结构有调整、村级集体经济有收入、参与农户能增收的的三方共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