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城办事处关于县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1号议案的 调 研 报 告

2021-01-06     来源:街道人大工委
分享:

史河是淮河在固始境内最大的支流,自南向北流经固始全境,是固始人民的“母亲河”和县城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做好史河的治理,保护和利用功在千秋,惠及子孙。因种种原因,史河的河道、堤防、水质等面临很多问题,虽进行了部分治理,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对史河沿岸进行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已刻不容缓。为了落实好县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1号议案,我们组织人员对此进行了专门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蓼城办事处沿大史河蓼城段左岸全长9.5公里,流经徐嘴、沙坝、第七社区、长兴寺、新桥、武昌、农场7个社区,主要为平原地貌类型,东临大史河,西接小史河,城关圩区总面积10.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4.5万人。目前,有农田3600亩灌区内有1座桃花坞水库、徐嘴排涝闸、桃花坞泄洪闸、武昌2座排污闸1座电排站、农场1座提灌站1座排涝站1座电排站、徐嘴1座饮用水泵站等防汛度汛设施。

二、主要问题

(一)大史河左岸200米内居民住户达800多家,分布农田1000多亩,农业种植污染物、生活垃圾通过沙土部分渗透到大史河中,污染饮用水源。

(二)徐嘴排污闸、武昌排污闸、桃花坞泄洪闸、农场排污闸排污水量大,经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约三分之一,城区大量雨污水直接排放到大史河中,严重污染河水。

(三)湿地公园距离武昌电排站太近,一旦电排站机组启动,强大的水流冲击力将冲毁公园基础设施。今年汛期因排涝需要,公园部分已建设施受损严重。

(四)大史河围挡过于简单,人员、畜禽的轻易进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污染。

(五)受今年最大洪水影响,因城区内涝严重加之小史河农场段决堤,启动机械排涝,武昌段堤防损毁较重,应加快修复。

三、几点建议

(一)制定大史河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结合大史河景观带建设和大别山路东侧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对大史河左岸进行高品位、高起点综合规划,一次性治理到位,全面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和提升防洪减灾功能。

(二)尽快完成小史河武昌排污口湿地公园建设工作,往武昌电排站南移100米,保障公园设施安全,并结合实际,对湿地公园建设规划进行调整。

(三)结合景观带建设,在大史河蓼城段设立封闭式围挡,并安装太阳能路灯和监控,按社区确定值守人员,防止溺水、乱倒垃圾、盗砂、捕鱼、垂钓及家禽家畜散养等现象发生。

(四)在成功大桥和凤凰大桥新建2个橡胶坝,建设蓄水工程,与现有橡胶坝形成阶梯,在增加蓄水量的同时,还可以开发水上乐园。

(五)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建,增加污水处理能力,并对污水处理厂实行人员和用电量进行双重监管,净化设备要全负荷运转,确保净水入河。

(六)对沿河居民进行分期分批搬迁,居住在堤防或堤防外100米之内的居民可以提前搬迁。

(七)充分利用沿河社区大量荒废土地、鱼塘等,对因大史河综合治理的拆迁户进行集中安置,并解决部分历史遗留安置问题。

四、实施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高位推进。以“河长制”为抓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结合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战略采取专项行动,把大史河治理作为取信于民的民心工程,切实做到守河有责,治河担责,持续改善水环境,打造良好水生态,回应人民群众期待。

2、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要把大史河治理作为民生工程来抓,找准问题的关键点,分期分批分类实施,有序有力有效推进控源截污工程项目建设,统筹推进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精准治理,像抓脱贫攻坚一样抓好大史河治理。

3、建立长效机制,齐抓共管。大史河治理是一项造福于民的民事工程,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要及时纳入“十四五”规划,加强长效管护和动态监管,动真碰硬严格监督考核,注重宣传引导,强化投入保障,做到高压严打,依法依规治水,实行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力争早日建成水清岸绿景美的新史河。

审核人:潘瑾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