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巧于2019年8月被组织委派到仓房镇刘裴村任第一书记。驻村以来,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常委会党组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按照仓房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周玉巧时刻牢记初心使命,把贫困群众当做亲人,拼命工作,无私奉献,目前该村已实现全部脱贫并转入乡村振兴建设,她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赢得了乡亲们的夸奖和组织的认可。2019年,刘裴村被评为“淅川县扶贫工作先进村”,刘裴村党支部被县委评为“优秀党支部”,她本人被评为淅川县脱贫攻坚“先进驻村干部”、被仓房镇党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介绍她的先进事迹的通讯《丹江西岸的美女书记》在淅川门户网站发表后,先后被人民网、南阳网、新浪网、共工网、河南人大网等转发,周玉巧还应邀接受了河南卫视民生频道记者的专题采访。
摸清底子算好账
刘裴村位于淅川县仓房镇以东5公里处,是丹江岸边一个美丽的村庄。该村属建档立卡深度贫困村,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76户1151人,总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00亩,林地面积12070亩,经济林面积800亩,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5户643人。
驻村伊始,周玉巧首先是作为一名普通帮扶队员和自己帮扶的三户贫苦户打交道,但当组织任命她为该村第一书记时,她感到了压力。由包三户到要掌握全村的各类情况,这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汗水,她感到了压力,也感到了焦虑。因该村贫困户较多,作为第一书记必须要走遍每一户,要了解全村老百姓所有情况,要让老百姓都认识你,有什么问题找你解决,而且要做好迎接上级各种检查、验收的准备,不能出任何纰漏。刚开始,听说省里即将验收检查,可她对贫困户家的情况都还一无所知,焦虑来了,晚上睡不着觉,常常彻夜失眠。
想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周玉巧终于定下心来,决心从摸清全村底子入手,沉下心来,一心一意了解掌握全村各种情况。这时多亏了村党支部书记江水同志,他为了让周玉巧快速熟悉村情户貌,放弃了休息时间陪着她一起走访贫困户。因刘裴村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之正是农忙时节,半晌入户是找不到人的,他们就利用早上、中午、晚上吃饭的时间到每个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摸排了解,该村哪一户几个人,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家中有几个学生、学生上几年级了,有啥特殊情况周玉巧都掌握得清清楚楚,这为帮助贫困户算好账和今后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去年9月底,组织部安排新任的第一书记到焦作理工大学学习,通过学习、交流、听老驻村第一书记介绍的工作经验,周玉巧心里的压力渐渐消除,做好第一书记的决心更大了,自豪感和责任感大大提升。
理清思路谋发展
通过三个多月的走访,周玉巧理清了工作思路:要脱贫,最直接的是让群众增收,先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她把刘裴村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认真谋划。通过深入调研,根据村情实际和贫困户实际状况,在产业发展上坚持短中长三线产业相结合,在帮扶贫困户脱贫上坚持因户因人施策,增加贫困户收入。
一是持续发展传统产业。利用山区优势,结合山区特点,立足种植和养殖等传统优势发展短中线产业,让贫困户快速增收。利用产业奖补资金鼓励支持贫困户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在家有劳力的144户贫困户中,其中28户种植柑桔150亩,27户种植梨树130亩,12户种植丹参71亩,户均增收5000元;74户养牛116头,21户养羊323只,6户养鸡5000只,5户养蜂64箱,户增收5000元;利用就业奖补资金鼓励132户贫困户开展务工。这些措施为贫困户稳定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大力扶持新兴产业。抓住艾草扶贫车间落户刘裴村机遇,成立艾草种植合作社,免费为贫困户提供艾根和技术服务;采用“反租倒包”模式,建立孙家洼艾草种植基地415亩,以点带面引导全村57户贫困户种植艾草231亩,47户非贫困户种植艾草275亩,户均增收超过7000元。现在刘裴村的艾草通过贫困户的巧手制作成艾条、艾柱、艾绒被、艾枕头等产品远销他乡。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业。仓房是旅游大镇,坐拥香严寺、坐禅谷两大景区 ,刘裴村是入口,利用独特优势布局长线旅游业,为群众持续增收打基础;依托中润园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已经建成的刘裴村游客服务中心,大力发展旅游业;采用公司+农户模式,流转土地1200亩发展,吸纳了26户贫困户在公司务工,引导18户兜底户利用到户增收资金入股中润园享受分红,每年分350元;鼓励路边和库周的贫困户发展农家乐17户,户均增收15000元。下一步,将通过中润园公司在刘裴村建成移民生态体验馆,建设高档民俗,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让百姓在家门口就有不错的收入,通过旅游把刘裴的美景、纯朴厚实的刘裴民风带出南阳、带出河南。四是着重发展集体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为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她和党支部的其他成员一起,结合村情,民主决策,发展集体经济。今年共整地100亩,新发展艾草20亩,花椒60亩,大豆55亩(其中花椒套种30亩),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拓宽了渠道。
倾心服务解民忧
担任第一书记后,周玉巧看到村部缺少办公设备,就积极向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汇报,得到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大力支持,县人大常委会不仅给刘裴村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空调等,还积极协调财政局拨款20万元专项用于刘裴村亮化绿化等整体提升项目。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岗位、七改一增和四整治实施,以及“全民共建五美家园”活动的开展,刘裴村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实现了敞、亮、美,人居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精神面貌得到提升,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在平时工作中,坚持“群众面前无小事”,无论是释疑解惑,还是为群众排忧解难,周玉巧都尽自己最大努力把群众的事情办好,让群众满意方便。因刘裴村是山区,群众居住分散,在家里的年轻人不多,有的组信号不好,她在入户时经常帮助村民缴话费;在村组召开群众大会时,不仅向在家的贫困户宣讲政策,还以会代训反复宣讲扶贫政策,直到贫困户都弄明白为止,让党的政策家喻户晓,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关心和温暖;特困供养户李长才因患有脉管炎,行动不便坐在轮椅上,她和民政所长一起为他送去米面菜等生活用品;联系淅川县爱心志愿者协会为贫困户陈振有儿子捐助上大学资金3000元;她帮扶的脱贫户程金峰因年初煤气中毒治疗后自费2万元多元,负担较重,她特向县民政局申请为其办理医疗救助3000元;帮助村民陆占选从香花取回他的养老卡等等……贫困户的这些“小事”,她都当做大事认认真真来做,密切了与群众的关系,树立了党员和驻村干部的形象,赢得了民心,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尤其是今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周玉巧克服自身困难,冲锋在疫情防控一线,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通过统计返乡村民、和村干部一起在卡点值班,积极帮助农户采购生活用品、把自家的汽车布置成疫情防控宣传车宣传进行疫情防控宣传。特别是对刘裴村有基础病史的李培仁、刘德瑞等10几位老弱病残的老人,她亲自入户宣传新冠病毒知识和防控要求,叮嘱他们“戴口罩,不外出。勤洗手,不聚集,早报告,早隔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刘裴村没有出现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疫情阻击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驻村期间,虽然条件艰苦,但周玉巧总是满怀感恩之心,经常心里暖暖的。她说: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培理和其他常委会领导只要来仓房就一定到刘裴村来看我,关心我的工作、生活,隔一段时间还到村里慰问贫苦群众,给群众送来米面等;常委会各委室主任和同志们经常提醒我天黑了不要一个人开车,要注意安全等;镇里书记镇长经常问我有什么困难给他们说以便及时解决;在村里村干部经常关心我,工作中相互帮助,生逢这样伟大的时代,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这么多人关心我,我拿什么来报答,唯有加倍努力工作!
周玉巧表示,今年脱贫攻坚虽然进入收官之年 ,但刘裴村发展前进的路才刚刚起步,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对刘裴美好的未来,她决心与刘裴村三委班子一道,把刘裴建设得更富、更美、更强,无愧于第一书记这一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