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热血献乡村 满身风霜助脱贫

2020-12-23     来源:花庄人大
分享:

“卸完这最后一车菌棒,我再回家。”凌晨两点,深秋的夜里已是霜寒露重,裹着一身棉大衣,他站在一辆运送菌棒的卡车后,有条不紊地带领着产业园的工人们装卸菌棒。

这是花庄镇食用菌产业园投入使用的第三个月,从园区建设到产品运营,你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他是花庄镇人大代表、明纪专业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王明纪。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作为人大代表、党员干部,王明纪当仁不让,始终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成为了扶贫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从刚开始的贫困识别、精准帮扶,到后续的产业发展、防止返贫,他全程参与,积极谋划,献言建策,全心全意地为村民服务,设身处地地为贫困群众解困,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连续三年被评为遂平县脱贫攻坚优秀工作者、遂平县“致富带头人”优秀代表、2020年遂平县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候选人、花庄镇扶贫工作优秀代表和突出贡献者。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需要产业来做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2018年2月12日)上的讲话中提到了:“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但现在大部分地区产业扶贫措施比较重视短平快,考虑长期效益、稳定增收不够,很难做到长期有效。如何巩固脱贫成效,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正视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在充分认识到产业发展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后,王明纪开始思考,花庄村为什么一直以来没有产业?怎么样才能在花庄村建立起一个产业?建立什么样的产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同时,花庄村作为花庄镇政府所在地,是否要承担更多的发展责任?从全镇角度来看,如果要发展产业,镇里的谋划又是怎样的呢?在他多次与花庄镇的党委班子成员一起探讨全镇的产业发展方向后,在花庄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多方筹措资金,以明纪专业种植合作社为依托,投资建设了花庄镇食用菌产业园。目的在于培育本地特色扶贫产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推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发挥特色产业在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过程中的支撑作用。

从项目敲定到开工建设,他常常奔波在全国各地,向农科院专家学习先进的食用菌种植技术,向已成功的企业家请教可持续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方法,他说:“只有自己掌握了技术与方法,才能把控整个园区的发展。”四十多岁的年纪,正是满腔热血、实干拼劲的时候,在产业园发展初期,为了能实时观察菌棒的发展情况,确保第一批香菇种植菌棒顺利出菇,他把床搬到了大棚里,一天睡不到四个小时,常常凌晨一两点才睡,不到五点就起床。冬天的时候,由于运送菌棒的车辆抵达时间不定,为了确保菌棒能及时装卸入棚、减少低温伤害,寒冬的夜里,他带着大家一干就是两三个小时,回到家时便已是满身风霜。但他从未叫过苦喊过累,每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拼时,他都会回答;“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能为我的父老乡亲们做点事情,我心甘情愿,这都不算什么,是我应该做的。”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大家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面对疫情,王明纪主动站出来,个人捐赠物资近1万元,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除此之外,在疫情防控期间,王明纪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站岗值守,发挥人大代表宣传员作用,为全镇疫情防控的宣传、排查和居家隔离劝导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花庄村监测卡点上一面鲜艳的旗帜。

在疫情防控逐步稳定后,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2020年2月23日)上的讲话精神,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他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主动与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对接,积极推动产业园的复工复产工作,在做好日常防控的工作前提下,帮助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同时,为做好产销对接,增加食用菌外销渠道,他多方联系,将花庄镇的香菇远销到上海、香港等地,进一步地拓宽了食用菌产业园的外销市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带领下,花庄镇食用菌产业园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蜕变,一期工程共投入资金800万元,建设了食用菌标准棚100座,投放菌棒60万棒,到目前,花庄镇食用菌产业园发展势头好劲头足,累计产量120万公斤,产值1440万元,实现利润240万元,带动了花庄镇720户贫困户通过代种代养、劳务承包、集体收益分红、转移就业、创业带动、电商服务等六种带贫模式达到每户享有2种以上的增收途径,同时为花庄镇十二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分红12万元,实现了贫困户收益和村集体经济收益“两个全覆盖”,为花庄镇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他心怀群众,把一腔热血都奉献给了乡村,从精准扶贫到产业发展,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他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态度无所畏惧、拼尽全力;他身披铠甲,以满身风霜护住了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的渠道,从零到一,从一到百,他是花庄产业的创始人,更是“脱贫路上的领头羊”。从王明纪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千千万万农村工作者的缩影,他们或奋战在扶贫一线,或致力于乡村发展,他们默默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勇气守护着一方百姓,他们就是最美的人大代表!

 

审核人: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