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评为全国劳模,这个荣誉不只是我个人的,也是长期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技术团队的,更是仕佳光子公司全体劳动者的。”12月13日,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远大接受采访时说。
时间回溯至2010年10月,由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承担的PLC型光分路器芯片产业化项目落户我市。也就在此时,身为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的吴远大,带着技术团队,肩负着“PLC型光分路器芯片技术转化”的重任,来到了鹤壁。
PLC型光分路器芯片是实现光纤入户的重要芯片,它可以将一束光信号分成多路信号进入千家万户。当时的PLC型光分路器芯片市场被韩国、日本企业垄断。
吴远大说,项目建设之初,很多外国企业对此并不看好,有些企业甚至断言“给你们5年时间也未必能成功”。
“之前我们已经对芯片进行了10多年的研究,有了一定的基础,相信通过进一步研发,一定能掌握核心技术,并将产品推向市场。”吴远大说,当时虽然压力很大,但是他们信心满满。
“没有节假日,每天平均工作14个小时。”提起研发之初的辛苦,吴远大说,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他和他的团队都泡在超净车间里,从车间装修、设备安装,再到设备调试、生产,遇到的每个问题,吴远大都会和团队成员反复论证。
吴远大一心扑在工作上,半年才会抽个双休日回一趟北京的家。
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韧劲,吴远大和他的团队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从2012年2月开始制作流片到研发成功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2013年8月,吴远大和他的团队研发的PLC型光分路器芯片实现了大批量生产,性能和良品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大幅降低我国光纤入户建设成本,为宽带中国、光纤入户的快速普及和网络提速降费作出了重要贡献。
吴远大说,截至目前,他们技术团队已成功实现20余种规格的PLC型光分路器芯片国产化,性能和良品率首屈一指,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推动鹤壁造“中国芯”飞向全球研发脚步不停歇,为“宽带中国”战略作贡献。
采访时,记者在仕佳光子公司的展示厅里,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光芯片。正是在这一块块“含金量十足”芯片的带动下,我市的光电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下一步,我将发挥好劳动模范的带头示范作用,做好传帮带工作,积极引入新的研发方向和培养高技术人才,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全力以赴,为仕佳光子公司发展,也为建设高质量富美鹤城再立新功、再创佳绩,努力让全球更多光通信设备用上‘中国芯’。”吴远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