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履职报告----柳晓军

2020-08-26     来源:梁淮洪
分享:

人大代表履职报告

柳晓军

 

        柳晓军,男,汉族,中共党员,1967年12月生,大学本科。现任河南省龙峰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安集镇张楼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曾任六届县人大代表,并获得周口市“优秀中共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十大杰出青年”、“复旦大学MBA”、 “北京大学华商战略与经营决策培训班优秀学员”、 “优秀企业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周口市“乡村振兴”先进人大代表、“劳动模范”先进代表等荣誉称号,现任第四届周口市人大代表。

       一、政治坚定    认真履职

       我政治立场坚定,始终以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能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我能积极围绕县、乡党委工作中心,创新开展各项工作,因成绩突出,其本人多次受到市、县领导表彰。工作中,我处处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身边的党员干部,对思想上进步,政治可靠的年轻人我都作为介绍人推荐给党组织,目前已发展党员24名,使得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我结合农村市场开发规划,倡导村内青年自主创业,鼓励青年村民在创业中坚持学习、不畏艰难,经营中要诚实守信、踏踏实实,多次组织青年村民参加县、市举办的创业讲座,大大提高村内青年村民的创业积极性。

       二、牢记使命  兴村富民

       我作为一个青年企业家,有自己的历史责任感,我把回报社会作为重要企业文化之一来宣传,号召企业党员干部和青年员工在回报社会上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我为人正直,待人谦和友善,富有同情心;工作作风严谨,有魄力。然而我从未在光晕之中炫目,在荣誉面前沾沾自喜,而是在光照中目光更远,执著地把光反转为热,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公益事业活动,回报社会。几年来,我就是凭着这股责任心,在光与热的不断相互转化过程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出身农家,深知农民和贫苦人的感受,所以不管自身状况,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总是首先考虑别人。

        2017年底为丰富帮扶村民业余生活自筹资金13万元为村民修建戏台,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又为该村70岁以上贫困老人捐助米、面、油等物品,只为让他们能过上一个安逸无忧的新年。为乡企特困职工捐款捐物,该村路灯电费自己自费承担,只为给政府分忧解难;村里的泥巴小路每逢阴雨天气给村民的交通带来了诸多不便,不畏自身状况无偿为村子硬化两条道路,只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的村民平安回家,共享天伦。为了改善行政村的面貌,我22万元为行政村购置了洒水车、垃圾清运车及自卸式垃圾箱、治安巡逻车。

       2018年2月,我为贫困户李林无偿捐款1万元,为乡企职工捐款捐物1.2万元,并积极鼓励村民脱贫致富,我一次性拿出10万元帮助村民购进280头牲畜发展畜牧业。目前该村养殖业已初具规模,每年创效益60万元。村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2013-2019年度的扶贫一日捐中我的捐款累计14万元,2014-2019年在美丽乡村清洁家园中我每年累计一共捐款达40万元。2019年响应沈丘县工商联扶贫号召,扶贫捐款20万元。

       我积极响应省市委统战部关于“千企帮千村”活动号召,在当地统战部门和工商联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新农村帮建工作,作为企业的董事长,我积极向公司员工宣传党的政策、路线和方针,介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在企业内形成了共识,给该村学校捐款、捐物。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扶贫“千企带万户”活动方案》和《沈丘县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沈办[2016]20号)等文件精神,我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救济社会贫困人员。

      实施“千企带万户”活动,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2017-2018年企业帮扶800多贫困户顺利脱贫,由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联合授予“千企帮千村 村企共建扶贫工程 突出贡献奖”,做慈善捐款累计达几百万元。

       由贫困户把扶贫资金10000元入股到所在地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公司签订合作帮扶协议,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名义入股到公司,我保证每年每户贫困户分红资金不少于840元。仅此一项就吸纳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入股资金约267万元,直接带动新安集镇21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172户贫困户和卞路口乡19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9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2017-2018年2年内合计发放分红资金44.86万元。

       实施金融扶贫项目,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贯彻落实《沈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沈丘县扶贫小额信贷助推脱贫实施方案的通知》(沈政办[2017]78号)文件精神,公司对接沈丘县新安集乡建档立卡贫困户172户、卞路口乡建档立卡贫困户95户、实施“企带企用”金融扶贫项目,每户每年发放收益金2000元,直接为267户贫困户发放收益金约60万元。

      目前,投资将近30万元正积极筹划把该村建设成为新农村示范村,建成后新村内公园、广场、卫生所、学校、敬老院等公益设施一应俱全。排水、强弱电全部入地,雨污分流,消防栓完备,视频监控、物业服务齐全。

      三、科学发展  做强企业

       我加强公司管理,亲自团结带领公司员工,顽强拼搏,锐意创新,艰苦创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企业发展成为一个集稀土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生产企业,在业界赢得了较好口碑,公司2019年实现产值2.8亿元,上缴各项税金总计1300万元,公司预计2020年可实现产值3亿元,上缴各项税金2000万元,税收增幅居全县各企业之首成为沈丘县的龙头企业,所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可观。因为我深深懂得:一个班子没有激情,带不出一个好的队伍;一个队伍没有激情,不会创造出优异业绩。我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树立良好企业形象、营造积极竞争氛围、创造一流工作业绩”的企业发展理念。我的成功之处在于,善于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严格执行《公司法》,实行“厂长负责制”,根除了过去部分职工存在的“我是股东就要当家”的本位思想。我不惜重金,高薪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数名,管理人员都实行聘任制,严格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操作。我说自己是靠事业留人、靠待遇留人、靠环境留人,其实,我主要靠感情留人。生产工人对我坦诚、豁达豪迈的性格大加赞赏,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心生感激,以至原本一支流动性很大的生产工队在该公司驻扎达15年之久。

       四、勇担责任  回馈社会

       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坚守在一线的镇干部、行政村干部和驻村工作人员很辛苦。但由于现在镇域大部分餐饮企业响应疫情号召关停门店,造成一线工作人员就餐困难。我获悉这个情况后,十分着急,为让一线的“战士”们吃上放心饭,放心去抗疫,我想办法自费购买300箱方便面。在一“罩”难求的情况下,我主动向当地政府和行政村捐赠2000个口罩和3万元,并积极组织所在行政村516户村民全部进入“爱心抗疫群”,为了缓解疫情期间村民的紧张恐慌情绪,每天我在“爱心抗疫群”中不定时给群众发红包。在当前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以实际行动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人员送来食品,给防控抗疫的工作提供了一份保障。“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爱人民,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人大代表理所应当带头为防控一线贡献力量”,我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不仅捐款奉献爱心,而且积极参加行政村的防控工作,并呼吁更多地人大代表和社会人士捐赠物资。

      我承担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响应沈丘县民政局号召,参与贫困大学生帮扶公益活动,从2013年至今公司每年拿出2万元帮扶6个贫困大学生,直到毕业,毕业后到公司就业,公司优先录用。

       五、不断学习   完善自我

       尽管我只有高中的文化程度,但我一直都不曾间断过学习,在这几年之中,我夜以继日的拼命读书,补习政治、经济、历史、商业等各种知识范围,希望能够充实自己,能够在社会中有所作为。我坦承,“我表面谦虚,其实内心很骄傲,因为我把别人用来看电影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了。别人天天保持现状,而自己老想着一直爬上去。”在我的带领下,河南省龙峰新材料有限公司先后通过ISO9001和ISO14001体系认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被认定为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信用AAA级企业、河南省节能减排企业,通过国家三级安全达标企业认证,建立了河南省钕铁硼磁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品在同行业中属于免检产品,被认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畅销全国各地,企业连续5年纳税1000万元以上。

      公司现有员工近200人,中高级科技和管理人才占员工总数的30%以上,是全国从事稀土生产的唯一一家民营企业。目前,公司已与有研稀土、中铝山东稀土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在具体磋商合作方式和合作规划。2020年,公司新建项目投产后,可回收处理各种稀土废料5000吨,实现产值8亿元,税收贡献6000万元,带动560人就业。

      我经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能有今天的成绩,全靠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吃水不忘挖井人,有生之年,我会尽我所能回报这片土地上最可爱的人。”      

       我怀着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对工作业务的刻苦钻研,对客 户的满腔热情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我对社会有着深厚的关爱,对事业有着热烈的追求。正因如此,才造就了我的突出业绩,彰显了我的人格魅力。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我至爱的事业,我在执著的追求。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路走来,我始终牢记一名企业家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我深知扶贫扶的是脱贫的动力,扶的是致富的能力,扶的是共同富裕的向心力,扶贫,过去我在做,现在正在做,将来还会一直做下去。将继续带领着村两委班子和父老乡亲们,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大道上 ,朝着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阔步前进……

 

 

                                                                                                                                 


审核人:乔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