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全保同志“双岗建功”先进事迹材料
一、基本情况
刘全保,男,1974年4月17日生,函授本科学历,汉族,1994年入党,1994年8月至今担任上八里镇西坡村党支部书记,辉县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二、主要业绩
该同志政治思想素质较高,原则性强,有一定思想境界和人生境界。从年青时就积极追求政治进步,20岁时入村两委班子,担任村会计,23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3岁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是当时上八里镇及至辉县市农村基层最年轻的支部书记。任职以来,面对西坡村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不气馁,面对亲朋友的苦言相劝不动摇,面对本地区石材开发机遇的到来不困惑,不辜负党委的信任重托和群众的殷切期盼,毅然决定担当起改造西坡,振兴西坡的重任。
上任伊始,摆在面前的严峻现实是:荒坡荒滩大面积荒芜,不能有效利用;全村唯一通往外界的道路是一条羊肠小道,崎岖不平;村民吃水困难,且严重不卫生;土薄石多,野草疯长,90%以上的土地不能浇灌,小麦单产只有200公斤;照明动力用电不能保障,时断时停,长期得不到改造;集体经济空白,村民生活勉强维持温饱,1994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30元。西坡穷,西坡苦,在当时十里八村远远近近出了名。
如何改变这一贫穷落后的现状?他首先从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人心入手,结合西坡村的实际,查找落后贫穷的病根,认为西坡村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身穷而丧志,穷而气短,穷而自暴自弃。以此激发了斗志,焕发了精神,树立了信心和决心,从而理清了发展思路,掀开了山村荒山开发,兴林办水,修路架电、建设新村等发展的新篇章。
(一)治山兴林
西坡村境内荒山坡荒滩面积大,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其中三荒面积就占60%,直到1994年,全村670口人,人均耕地1.3亩,除种两季杂粮勉强维持生活外,还有近6000亩三荒在闲置着。如何有效利用三荒,使其变废为利,就首当其冲地摆在他的面前。从1994年起,为开发荒山,他积极开展群众性的小流域治理活动,利用每年冬春农闲时节,组织全村劳力上山,连续奋战五年,治理荒坡面积2500亩,把浅山区荒坡开发连成一体,栽植杏树6万棵,使原有林面积200亩发展到2000亩,初步形成了西坡村杏林基地的发展框架。
随着治山兴林以发展杏树为主导产业,旨在振兴山村的进程中推进,出现了一系列棘手的新问题:荒山开发了,不能利用,面临重新荒芜;幼树栽下了,需要管理;果树挂果了,需要病虫害防治;浅山区荒坡开发了,尚有部分荒坡没有开发。面对堆积如山的问题,刘全保审时度势,随应形势,采取集体,个人利益均沾的办法,对开发荒山进行承包;对尚未开发的荒山实行公开拍卖,租赁,租赁期为50年,限期三年内开发完成;果树病虫害防治请专家进行集中会诊。由于措施得力,方法灵活,思路清晰,如今境内荒山开发,已吸引了三家外来投资户,一次性租赁拍卖荒山4000亩,集体果林全部承包到户,自2000年以来,该村每年收获杏果10万公斤,2005年收获杏果20万公斤,直接创收20万元。为广开果品销售渠道,彻底解决广大果农卖果难,在果农和市场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该同志积极搞市场调查,通过专家咨询,科技部门指导,2006年,建起了辉县市官帽山林果专业合作社,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发展了林果会员163名,为果品外销打开了通道。
(二)改造道路
该村唯一通往外界的路是一条弯曲不平的羊肠小道,该同志上任后为拓宽外部环境,改变交通落后面貌,1994年冬,组织群众大干20天,对连接该村7个自然村之间的道路全部进行了拓宽整修,共改造道路5.5公里,加宽到7米,形成了乡村道路的大体框架,但是由于整修加宽的路面没有得到硬化,一遇雨雪天气,仍然泥泞难行,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山村经济的发展,原有土基道路又远远不能适应。该同志与时俱进,在集体经济实力仍然薄弱的状态下,多方筹集资金,于2000年投资10万元,将村主要道路进行了水泥硬化;2003年又千方百计组织人力,物力投资60万元,将通往各自然村之间的道路全部实施硬化,2015年投资120万元修水泥硬化道路4800米,从而使西坡村的交通面貌焕然一新。
(三)引水架电
该同志上任之初面临的又一个突出问题是:全村670口人及牲畜生活饮水依靠几个露天大池蓄水吃用,及不卫生,一遇干旱季节,还经常断水缺电,人蓄吃水尚不能保障,农业灌溉用水就更是难上加难。该同志一上任就给父老乡亲们许愿,三年内一定让大伙吃上卫生水,放心水,那么要实现这一愿望就必须修渠埋管。引宝泉水库水和山涧溪水入村,为解决这两大难题,投工投物不说,单是资金缺口就是最大难题,为跑资金,他时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频繁奔波,四处求靠,利用各种条件和优势,多方筹集资金终于筹上了,他又马不停蹄引设备,进材料,在全村干群的一致努力下,经过整整三年的努力,从十里外的山涧源头引来了甘泉水,新修人蓄吃水池2个,让家家户户吃上了卫生自来水。奋斗5年,新修三条总长13500米的渠道,使全村90%以上的土地得到了有效灌溉2015年新修渠道4800米基本实现我村全面有效灌溉 。同时,针对电力线路老化,村民照明动力用电的困难,对全村7个自然村的电力线路进行了全面改造,让家家户户用上了放心电,安全电。
(四)建设新村
对于居住分散,地形复杂,村民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找对象难,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不便,成了制约本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针对这一情况,为让世代居住简陋的村民住上漂亮的新房,刘全保同志从2000年就开始规划,本着集中连片,节约土地,统一样式,合理布局的原则,把新村规划选址在居住相对集中的三个自然村之间。通过3年努力现已形成了新村第一批住宅,目前48户人家已喜迁新居,得到了妥善安置。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五)精神文化生活建设
为活跃山村群众及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让党员,干部,群众有一个良好的活动空间,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在他的多方努力下,2004年,投资20万元建立了11间村委会办公室,其中有计划生育办公室,计生学校,远程教育室,矛调中心接待室便民服务中心和,因经济发展需要,筹备成立了有150多家果农爱好者积极参加的辉县市上八里镇西坡村大杏协会,成立了西坡村老年协会,建立了老年活动之家和老年学校,并配备了活动娱乐器材,给予经费支持,统一为6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了老年优待证,享受老年人的优惠待遇;中秋佳节为他们送去了月饼,白糖,九九重阳节又为60 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发放了两件饮料和两份食品;并请来河南省义马市豫剧团来我村为老年人演出,为70岁以上的老人做生日,有村委会和老年协会统一制作生日蛋糕,并亲自送到老人家中,如今山村民风纯朴。尊老敬老已成民风,山村精神文化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
(六)社会效益
1、如今的西坡村山绿了,水清了,路宽了,住房新了,人们的观念变了,山村人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很大变化,2018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由95年的400余元达到了现在的8500元,昔日的穷西坡基本实现小康社会要求。
2、该同志敢想敢干,工作有魄力,有能力,在贫瘠的土地上,绘出了新美的图画,放出了青春的光和热,铸就了山村建设新辉煌,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充分肯定,95年以来,连续多年被辉县市政府评为林果专业村,编织专业村,2002年度被辉县市委评为计划生育标兵村。多年来多次被辉县市委镇党委命名为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双强村党支部,先进党组织,2005年被评为辉县市劳模;领导的该村是新乡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新乡市林业先进村,生态文明先进村,2008年新乡市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河南省政府颁发的省级农民致富能手,2016年新乡市劳动模范,2019年河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