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思礼镇围绕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践创新,积极探索,率先试点,通过“群众点单、党委把关、人大决定、政府买单”的模式,扎实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现了政府服务由“为民做主” 到“让民做主”的转化,点燃了人民群众参与政府决策的热情,激发了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担当,增强了政府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的干劲。其主要做法是:
镇党委、政府按照“群众想什么就干什么”的原则,在项目征集、筛选上广开渠道,最大限度体现民意。一是代表搜集。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人大代表走进“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开展群众座谈、走访选民、驻点接访活动,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征集群众“最盼望解决的问题”,提出民生实事项目选题建议。二是集中研讨。每年年初,镇党委结合全镇年度工作谋划,组织班子成员、机关部门负责人、农村、企业和镇直单位负责人以及老干部代表、市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召开务虚会,座谈交流,群策群力,听取民生实事意见建议。三是公开征集。通过政府网站、“文明思礼”微信公众号,人大代表、机关干部、农村干部微信群,意见箱投信等方式,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民生实事项目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线上 +线下”的方式,广泛吸纳民意诉求,增强民生实事项目的社会性、代表性、普惠性。
二、“三道关”严格项目票决
一是初定候选项目。镇人大主席团对征集上来的项目进行梳理汇总,建立候选项目库形成项目清单转交镇政府。镇政府从项目的普惠性、公益性和社会效益等角度考虑,结合群众呼声、镇财力状况、轻重缓急等因素,按照成熟先立、好中选优的原则,形成建议方案。镇党委根据建议方案,组织对项目进行审核、预票决,按照20-30%的差额比例确定民生实事候选项目。二是代表审议项目。每年年初召开镇人民代表大会,镇政府向大会报告候选项目情况,并印发全体代表。会议期间,安排专门时间组织各代表团对候选项目进行审议讨论,镇政府及镇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列席,回答人大代表询问,说明项目情况。三是大会票决项目。在全体人民代表大会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对候选项目进行表决,票决结果当场宣布,并向社会公开。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2018年至今,思礼镇共票决重大民生实事项目24项,已落地见效16项,其中万洋大桥和万阳湖公园更是成为网红打卡胜地,获得社会各界群众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