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县真阳街道办事处地处正阳县城主城区,下辖14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6.2万人,常住人口达14.7万人,辖区面积28.63平方公里。目前,街道设有1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及陈庄、庞桥、张庄3个社区人大代表联络室,共有驻站人大代表27人,其中市人大代表5人、县人大代表22人。作为省人大常委会首批省级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真阳街道人大工委始终锚定民生导向与治理效能双目标。今年以来,在街道党工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业务部门的精准指导下,以深化提升代表主题活动为重要抓手,不断创新履职载体、优化工作机制,推动人大代表力量深度下沉基层一线,在破解民生难题、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上取得显著成效。
一、靶向破解“急难愁盼”,以代表担当筑牢民生幸福根基
(一)精准调研找痛点,靶向施策解民忧
围绕“一老一小”照护、居住环境改善、公共服务升级等民生重点领域,街道人大工委建立“季度主题调研”机制,组织人大代表深入社区院落、居民家中,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精准捕捉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以陈庄社区和谐巷改造为例,该小巷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200米路段长期存在路面破损斑驳、排水系统淤积堵塞、夜间照明不足等问题,不仅影响居民日常出行,更拉低了社区整体形象。县人大代表闵拥刚主动牵头,组织驻站代表依托和谐巷院委会,多次召开居民协商会,充分听取居民诉求与改造建议,形成科学可行的改造方案并进行公示,赢得群众广泛支持。今年8月,改造工程仅用6天便高效完工,后续社区综合服务公司还加装了路灯与监控设备,彻底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出行难”问题,获得群众一致赞誉。这一过程中,基层党员与社区干部也实现角色转变,从“事务执行者”升级为“治理创新者”,让党的群众路线在多元主体合作共治、“马扎会议”民主协商、“居民互助公约”自治实践中落地生根、生动体现。
(二)清单管理建闭环,高效落实暖民心
为确保民生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街道人大工委创新建立“民意收集—分类建档—交办督办—结果反馈”全流程工作闭环,将代表主题活动中收集的民生诉求系统梳理为“实事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办理时限与预期成效,实行销号管理。今年以来,累计梳理形成民生实事清单37项,已全部办结,办结率达100%。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社区医疗资源不足”问题,代表积极奔走协调,推动街道与辖区医院深度合作,设立“社区健康服务站”,每周安排专业医生坐诊,有效解决了老年人“看病远、看病难”的痛点;针对“法律知识普及不到位”的需求,县人大代表王珍珍主动作为,在张庄社区利用公告栏、居民微信群等平台开设“人大代表普法微课堂”,每周围绕高空抛物、邻里纠纷、防范电信诈骗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推送通俗易懂的案例解读与法律知识;同时,将普法工作与代表接待日有机结合,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人大代表法律服务岗”,免费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引导群众依法维权、依规办事。“王代表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法律服务,邻里间的小矛盾经她调解都能圆满解决。”居民袁女士的评价,正是群众对代表履职成效的高度认可。
二、创新激活治理动能,以机制突破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一)“代表+网格”织密服务网,打通联系群众“零距离”
街道人大工委积极推动“代表进网格”工作常态化,组织驻站人大代表下沉至社区各个网格,以“网格代言人”身份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精准倾听群众心声、收集民生诉求。通过在网格内设立代表联络点、定期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搭建线上沟通平台等举措,进一步拓宽民意收集渠道,让代表履职更贴近群众、更贴合需求。在今年抗旱工作中,县人大代表龚伟、李滨辰通过网格走访了解到,部分群众在抗旱自救过程中面临灌溉设施匮乏的困境,个别体弱农户甚至在田间劳动时发生中暑情况。两位代表第一时间自发捐赠资金,购置灌溉设备与防暑降温药品,及时送到农户手中,以实际行动助力群众抗旱减灾,充分彰显了人大代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责任担当与为民情怀。
(二)“多方议事”凝聚合力,破解多头治理“老大难”
针对基层治理中跨部门、复合型难题,街道人大工委创新建立“代表牵头、部门联动、居民参与”的多方议事模式,每月在人大代表联络站召开“民生议事会”,邀请综合执法、平安办、司法所、派出所、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与社区干部、居民代表、商户代表共同参与协商,形成“问题共议、方案共定、责任共担”的治理格局。今年以来,通过该模式成功化解辖区邻里纠纷、房屋维修翻建争议、商户占道经营等问题46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35个,有效改善了社区邻里关系,提升了群众幸福感与归属感,实现人大代表履职与平安建设深度融合、同向发力。
(三)“双线联动”拓宽渠道,实现诉求响应“不打烊”
为确保群众诉求及时受理、快速处置,街道人大工委构建“线上+线下”双线履职平台:线上依托人大代表网上联络站,开通24小时诉求留言通道,居民可随时通过平台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线下在街道办事处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在各社区设立“代表联络室”,并在人流密集区域设置“代表流动接待点”,每月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摆摊”接待群众,实现“固定接待+流动服务”全覆盖。今年以来,线上平台累计接收群众诉求12条,线下接待群众300余人次,问题办结率达96%,真正实现“群众诉求随时提、代表响应不打烊”,让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更紧密、服务更高效。
三、强化监督刚性保障,以全程问效确保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一)民生实事聚民智,让决策更贴民心
在民生项目规划决策阶段,街道人大工委充分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通过社区走访、线上征集、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收集居民对民生项目的意见建议,梳理形成民生项目候选清单;驻站人大代表结合自己走访调研情况,经过充分讨论确定年度重点实施的民生项目,确保项目规划“民有所需、政有所应”。截至目前,已确定并实施民生项目26个,其中包括修建便民小巷500余米、疏通清理下水道1700余米、更换下水道盖板200余块、安装维修路灯1300余盏,项目完工后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切实让民生工程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民心工程”。
(二)跟踪问效强监督,让落实更有力度
为确保民生实事办实办好,街道人大工委组建由人大代表、居民代表、行业专业人士组成的监督小组,对代表主题活动推动的民生实事项目与基层治理举措开展“全过程监督”。监督小组每季度开展1次“回头看”,通过实地检查工程质量、随机访谈居民满意度、查阅办理台账等方式,全面核查民生实事办理成效;年底组织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对测评结果不达标的项目,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责任单位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再次组织复核,直至群众满意。在今年低保年度核查工作中,县人大代表王亮等人大代表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深入低保申请对象与现有低保户家中,通过实地查看居住环境、询问家庭收入支出、倾听邻里评价等方式,开展“沉浸式”摸底核查。面对个别家庭实际生活水平与申报材料不符的情况,代表们顶住人情说情压力,严格坚守“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原则,最终建议取消不符合条件家庭的低保资格,有力维护了低保政策的严肃性与公平性,彰显了人大监督的刚性力量。
下一步,真阳街道人大工委将持续深化人大代表主题活动,紧扣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基层治理面临的新挑战,进一步优化履职载体、健全工作机制,推动人大代表履职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以更实举措破解民生难题,以更高标准提升治理效能,切实通过人大代表作用的充分发挥,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和谐街道”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