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与运行

一、 建设背景与总体思路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特别是关于建好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平台体系的重要部署,在市人大和新区人大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前进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街道人大工委精心组织,于2023年4月在办公用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腾出60平方米用于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高标准启动建设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以“建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用好是目的”为原则,将联络站打造成为代表学习交流的园地、联系群众的桥梁、依法履职的平台、展示形象的窗口,使之真正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单元。

 

二、 基本情况

1.  站点设置:我街道联络站设在前进街道办事处一楼,于2023年7月正式挂牌运行。

2.  硬件设施:严格按照“有固定场所、有统一标识、有规章制度、有工作计划、有履职记录、有学习资料、有办公设备”的“七有”标准建设。站内面积约60平方米,配备了必要的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电话、档案柜、会议桌等设施,保障了代表履职的基本需求。

3.  人员配备:明确由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兼任联络站站长,配备2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管理、活动组织、记录归档、联络协调等工作。同时,建立了由13名各居委会骨干熟悉情况的信息员(或网格员)组成的辅助队伍,延伸联系触角。

4.  代表构成:目前共有驻站人大代表11名(其中全国人大代表1名、省人大代表1名、市代表1名、区代表6名、市领导成员2名)。代表结构涵盖党政干部、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人员等,具有较好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三、 主要做法与特色亮点

我们坚持规范化建设和特色化运行相结合,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健全制度机制,确保运行规范有序:

   制定了《前进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职责》《人大代表接待选民(群众)制度》《人大代表学习培训制度》《代表活动登记与档案管理制度》《意见建议处理反馈流程》等一整套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建立了站长负责制、代表轮值制(明确每月接待日时间)、信息公开制(公开代表信息、活动计划、联系方式等)、意见处理闭环机制(登记-分类-转办-跟踪-反馈-归档)。

2.  搭建多元平台,促进代表高效履职:

    “固定+流动”接待选民:在站内设置固定接待日,同时组织代表定期深入社区、企业、楼宇、田间地头开展流动接待、走访调研,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下沉”。

    “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建立了“前进街道议政代表联络群”和社区人大工作联系群。在做好线下活动的同时,积极利用微信群、街道公众号等线上渠道,发布活动信息、收集社情民意、进行政策宣传,打破时空限制,提升联系群众效率。

3. 畅通民意渠道,推动解决实际问题:

将联络站作为收集社情民意的主渠道。通过接待、走访、线上征集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在经济发展、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和诉求。省人大选工委李明臻二级巡视员、市人大主任谢天学视察联络站建设情况并给予了肯定。同时,联络站先后三次邀请进站代表、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信阳农林学院郭桂义教授,到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调研活动、集中授课、参观千禧社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市人大代表位县伟与区人大代表张广强、潘鹏亮先后到联络站开展履职活动、捐赠物资。截止到2025年7月共邀请人大代表进站开展调研活动20余次、议政代表开展活动60余次(含各社区每季度上报的人大工作季度报表),活动开展情况全部打印归档。联络站收集各类意见建议,如:道路维修问题、建设家庭教育服务站、营商环境优化、学校区域加装监控摄像头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