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水镇人大代表联络站概况


       丹水镇辖1个社区28个行政村346个村民小组4.5万人。近年来,丹水镇把建好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作为宣传党的政策、促进政府工作、发挥代表优势和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载体,高标准建成镇级人大代表联络站1个,为代表联系群众、履职尽责、参与治理、服务民生搭建了重要平台,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载体。

       一、抓星级建设,打造民情收集“主阵地”

       在县人大的精心指导下,在镇党委的高度重视下,严格按照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九有标准”和“十个统一”总要求,丹水镇投资190余万元,建成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平方米的镇级人大代表联络站,含办公区和生活区两大功能。办公区设“代表活动室、接待议事室、图书阅览室、站长办公室、档案资料室、调解室、代表助农直播间”,生活区设“休息室、休闲活动室、厨房、餐厅”,实现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联络站配备站长1名、副站长1名、专职联络员1名,现有驻站代表55名。建立健全了人大代表联络站活动制度、接待选民制度、视察调研制度、意见建议反馈处理制度等10多项制度,实行代表“一人一码”,将代表码、联系方式、接待时间等信息公示,通过“码上说事”、“码上办”,实现代表履职24小时不打烊,让群众随时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了事,进一步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

       二、抓素质提升,构筑代表履职“加油站”

       积极顺应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新要求,把提高代表政治理论素养、法律知识水平和履职能力作为着力点,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制定详细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开展人大代表学习《宪法》、《组织法》、《选举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使代表了解开展工作的法律程序和要求,掌握推进工作的方法和措施,增强法治观念,让全体人大代表切实认识到法律所赋予的神圣职责,在提高代表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也为“行使国家权力、推进宪法法律实施、汇聚智慧和力量、积极建言献策”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抓活动开展,搭建服务群众“连心桥”

       建站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上下功夫,在畅通村情民意反映渠道上做文章。一是丰富活动形式。每周三固定为镇人大代表活动日,组织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开展“8+N”活动,8即接待选民、视察调研、听取报告、执法检查、站点问政、学习交流、政情通报、述职评议,N即其他各项活动。联络站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去年以来,先后组织驻站代表开展工作视察8次、实地调研11次、部门问政6次、评议镇直单位5次、外出考察3次。二是拓宽活动内容。充分利用代表联系广泛、声望较高的优势,积极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使人大代表成为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减压阀”,成为助推科学民主决策的“孵化器”。去年以来,镇各级人大代表累计接待选民538人次,代表联络站办理人大代表及选民意见建议、政策咨询326件,办理结果满意率达97%。其中黄坪村村民任洪斌与张金平的宅基地纠纷案件,在县、镇人大代表的直接主持调解下,历时5天时间,组织5轮当事人面对面沟通会议,终于达成和解协议,长达6年之久的信访案件得以彻底解决。三是创新工作措施。推行建议交办单制,对代表或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交办制度,由镇人大主席团(代表联络站)向镇政府或有关部门进行交办,限期办理答复,并向代表或群众反馈,推动问题解决。

       丹水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各项活动的开展,发挥了人大代表的主政履职作用,使镇人大切实成为镇党委的好助手、政府的好推手和人民的好帮手,有力促进了镇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